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言过其实

言过其实

形容言语、见解因为夸大而与实际情况不符。马谡(190-228年),字幼常,襄阳宜城(今湖北宜城南)人。三国蜀汉著名谋士,马良之弟。跟随刘备入蜀,任越巂太守。才器过人,喜好议论军计。深得诸葛亮器重。但刘备觉得他华而不实,临终时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说话虚妄夸大,不可重用啊!”诸葛亮不以为然,任命马谡为参军,每次引见他,总是谈论整天。后主建兴六年(228年),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,以马谡为先锋,和魏将张郃战于街亭(今甘肃庄浪东南),马谡刚愎自用,被张郃打败,士卒离散。诸葛亮被迫退兵。马谡下狱,后死于狱中。为此,诸葛亮十分痛心,大哭不止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马谡传》卷39第983页:“(谡)才器过人,好论军记,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。先主临薨谓亮回:‘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’亮犹谓不然,以谡为参军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回:“且住,说书的这话有些言过其实。”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回:“你以为我言过其实,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,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。”


主谓 指言语浮夸,超过实际情况。语本《管子·心术上》:“物固有形,形固有名。此言不得过实,实不得延名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马谡传》:“先主临薨谓亮曰:‘马谡~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。’”陆文夫《美食家》:“如果真有可取的话也可学点技术,如果~的话也可把朱自冶揶揄一顿,煞煞他的锐气!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言谈交际方面。→夸大其词 ↔言之凿凿 言必有中


【词语言过其实】  成语:言过其实汉语词典:言过其实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

    若:如,及。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,怎么能赶上别人呢?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耻之于人大矣,……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’”明.李贽《焚书.书答.寄答耿大中丞》:“所谓耻其言而过其行者非耶?

  • 孤寡不穀

    古代国君、诸侯自己的谦称,叫“孤”,或“寡人”或“不榖”。不榖:不善的意思。《老子》三十九章:“故贵必以贱为本,高必以下为基,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榖。”【词语孤寡不穀】   汉语大词典:孤寡不穀

  • 头上千薪

    源见“后来居上”。喻指资历浅而官位高者。清赵翼《七十自述》诗之十八:“胸中五岳平犹起,头上千薪积已高。”

  • 夸父渴

    源见“夸父逐日”。谓为成就事业而遇到困难。亦喻指气势磅礴。唐杜牧《池州送孟池先辈》诗:“子提健笔来,势若夸父渴。”

  • 落雁

    同“落雁沉鱼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诟奸》:“莫空辜落雁娇容,再完成驾鹊良缘。”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称赞箭法高明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》:“至于拉虎捭熊,摧斑碎掌,忘归繁弱,落雁吟猿,故得气盖关中

  • 每饭不忘君

    每次进餐,都眷念国君。 旧指臣下忠于国君。语出宋.蔡梦弼《杜工部草堂诗话》卷:“东坡苏子瞻《诗话》曰:古今诗人众矣,而子美独为首者,岂非以其流落饥寒,终身不用,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?”明.宋濂《杜诗举

  • 寿阳公主额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咏梅花或蔷薇。前蜀牛峤《红蔷薇》诗:“若缀寿阳公主额,六宫争肯学梅妆?”

  • 寒瓜

    指西瓜。《南史.滕昙恭传》:“五岁,母杨氏患热,思食寒瓜,土俗所不产。昙恭历访不能得,衔悲哀切。俄遇一桑门……曰:‘我有两瓜,分一相遗。’还以与母,举家惊异。”桑门:“沙门”的异译,即和尚。又,冬瓜亦

  • 有钱挂杖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指有沽酒之钱。清钱谦益《云间张老工于累石许移家相依赋此招之》之二:“无酒过墙长作恶,有钱挂杖已忘贫。”

  • 三谒茅庐

    同“三顾茅庐”。元 张国宾《薛仁贵》一折:“命通也,逢着帝王,一年间三谒茅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