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事万物我都具备了。 古代儒家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,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,只要反求诸己,就会得到一切。这是地道的主观唯心论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万物皆备于我矣。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。”后泛指自我满
同“鸱吓”。宋林逋《湖山小隐》诗之一:“庄生已愤鸱鸢吓,扬子休讥蝘蜓嘲。”
旧题东汉.班固《汉武故事》:钩弋夫人既葬而失尸,帝“为起通灵台于甘泉,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,至宣帝时乃止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三六引)传说汉武帝曾为他死去的钩弋夫人建造通灵台,并有一只青鸟飞来,以示
唐.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六:“王显与文武皇帝有严子陵之旧,每掣裈为戏,捋帽为欢。帝微时,常戏曰:‘王显抵老不作茧。’及帝登极而显谒奏曰:‘臣今日得作茧耶?’”蚕老作茧方成蛹。文武皇帝微时,常开王显的玩笑,
同“亡羊歧路”。宋黄庭坚《平阳阴张澄居士隐处》诗之一:“牧羊有坦途,亡羊自多端。”
式:法式,这里用作动词,是“作……榜样”的意思。是:这。百辟:指诸侯。 原意是作诸侯的好榜样。 后也指作百官的表率。语出《诗.大雅.烝民》:“王命仲山甫,式是百辟。”《资治通鉴.魏纪.明帝景初元年
《论语.里仁》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:“皇疏引范宁曰:‘适、莫,犹厚、薄也。比,亲也。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,惟仁义是亲也。’”“无适无莫”通常解释为情无亲疏
《楚辞》汉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“王孙游兮不归,芳草生兮萋萋。”见萋萋芳草,而思未归的王孙。后因以“芳草”为怀念友人的典故。唐.王维《送权二诗》:“芳草空隐处,白云系故岑。”杜牧《送友人游湖南诗》:“山密
同“七札俱穿”。《新唐书.魏元忠传》:“养由基射能穿札,不止鄢陵之奔。”【词语穿札】 汉语大词典:穿札
见“陆海潘江”条。见“陆海潘江”。清·钱谦益《〈钱某之遗稿〉序》:“密纬肆力于辞赋,~,沾丐一时。”【词语潘江陆海】 成语:潘江陆海汉语大词典:潘江陆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