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汤

金汤

“金城汤池”的简称。象钢铁一样坚固的城墙,象沸水一样的护城河。语见《汉书·蒯通传》:在秦末农民起义中,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开城,向陈胜的部将武信君(武臣)投降。蒯通说自己要向武臣陈述利害,要武臣礼遇来降的范阳令徐公,否则燕赵一带城郡都因惧怕降而被杀而拼命固守,那么城墙就像钢铁铸成一般,护城河水也会象沸水一样难以接近,就难以发动进攻了。后遂以“金城汤池”或“固若金汤”为典,形容防守坚固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45《蒯通传》2159页:“蒯通,范阳人也,本与武帝同讳(同名,都叫“彻”)。楚汉初起,武臣略定赵地,号武信君。(蒯)通说范阳令徐公曰:‘……臣因对曰: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也,怯而畏死,贪而好富贵,故欲以其城先下君。先下君而君不利〔之〕,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,范阳令先降而身死,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·赞》:“神旌乃顾,递行天讨。金池失险,车书共道。” 南朝齐·王融《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:“金汤非粟而不守,水旱有待而无迁。”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带甲百万,谷帛如山,稻田沃野,民无饥岁,所谓金城汤池,强富之国也。” 唐·沈佺期《初冬从幸汉故宫青门应制》:“何必金汤固,无如道德藩。” 唐·杜甫《有感五首》之3:“莫取金汤固,长令宇宙新。” 唐·李山甫《上元怀古二首》之一:“尧行道德终无敌,秦把金汤可自由?” 宋·赵恒《西江月》:“一旦金汤失守,万邦不救銮舆。” 宋·欧阳修《与安抚密学启》:“边甿被德,蔚兴襦裤之谣;宸眷倚材,隐若金汤之固。” 宋·王安石《送程公辟守洪州》:“下视城堑真金汤,雄楼杰屋郁相望。” 宋·刘克庄《贺新郎·实之三和,有忧边之语,走笔答之》:“自古一贤能制难,有金汤,便可无张许。” 金·元好问《满江红》:“是往时,曾护国西门,金汤壁。” 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92回:“真是个金城汤池,一方雄镇。” 清·张一鹄《辰龙关》:“天地金汤险,由来王气终。” 清·丘逢甲《镇海楼》:“金汤空筹边略,觞咏难消吊古愁。”


【词语金汤】   汉语词典:金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诗成七步

    同“七步成诗”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中吕四月》:“声闻九皋,诗成七步。涵蚌胎于学海,卓尔成群。”

  • 盗柳

    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陶侃传》:“侃性纤密好问,颇类赵广汉(汉蠡吾人,字子都,寅帝时为京兆尹),尝课(考核督办)诸营种柳(时陶侃镇守武昌)。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。侃后见,驻车问曰:‘此是武昌西门前

  • 巢幕险

    源见“燕巢于幕”。指旦夕将至的危险。唐韩偓《感事三十四韵》:“畏闻巢幕险,宁寤积薪然?”

  • 则效

    《诗.小雅.鹿鸣》:“君子是则是效。”毛传:“是则是效,言可法效也。”后以“则效”谓效法。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黜远外戚,毋授以政,皆罢令就弟,以则效先帝之所行。”【词语则效】   汉语大词典:则效

  • 辞餐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刘真长、王仲祖共行,日旰(hàn,晚)未食。有相识小人贻其餐,肴案甚盛,真长辞焉。仲祖曰:‘聊以充虚,何苦辞?’真长曰:‘小人都不可与作缘。’”刘真长鄙视小人,因而拒绝小人饮食招

  • 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

    我听过这样的话,却没见过这样的人。 表示传闻如此,但未获亲见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隐居以求其志,行义以达其道。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。’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种值部.木本第一》:“合欢蠲

  • 投袂

    谓振袖而起,形容精神奋发之状。《左传.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投:振。袂( ㄇㄟˋ mèi 妹):衣袖。【词语投袂】   汉语大词典:投袂

  • 一花五叶

    《景德传灯录.菩提达摩》:“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。”佛教禅宗以达摩为祖师,此谓之“一花”。后佛教衍生为“曹洞”、“临济”、“云门”、“沩仰”、“法眼”五个派系,谓之“五叶”。后用为咏佛教禅宗之典。宋

  • 矛戟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裴令公目夏侯太初:‘肃肃如入廊庙中,不修敬而人自敬。’一曰:‘如入宗庙,琅琅但见礼乐器。见钟士季,如观武库,但睹矛戟。’”三国时,魏人钟会字士季,少有才名,胸怀异志。他曾任司徒之

  • 大义灭亲

    指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。公元前719年,卫桓公之弟州吁与卫大臣石碏之子石厚互相勾结,发动政变,杀死卫桓公,州吁自立为国君。为了惩罚叛乱分子,石碏私下设计,表面上建议石厚陪州吁出访陈国,暗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