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阳侯之波

阳侯之波

楚辞》屈原《九章.哀郢》:“凌阳侯之氾滥兮,忽翱翔之焉薄。”

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武王伐纣,渡于孟津,阳侯之波,逆流而击。”高诱注:“阳侯,陵阳国侯也。其国近水,休(溺)水而死,其神能为大波,有所伤害,因谓之阳侯之波。”

后因以“阳侯之波”用指极有威慑和危害力的轩然大波。

文选》卷四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汰瀺灂兮舩容裔(汰,水波;瀺滑,音chánzhóu,水声;舩,船;容裔,起伏貌),阳侯浇兮掩凫鹥(浇,回波;凫鹥,凫,野鸭,鹥,海鸥,凫鹥,泛指水鸟。)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楚辞》 屈原 《九章·哀郢》:“凌阳侯之泛滥兮,忽翱翔之焉薄。”汉·王逸注:“阳侯,大波之神。”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武王伐纣,渡于孟津。阳侯之波,逆流而击,疾风晦冥,人马不相见。”汉·高诱注:“阳侯,陵阳国侯也。 其国近水, 㲻(ni) 水而死。其神能为大波,有所伤害,因谓之阳侯之波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侯,他的侯国靠近水,自己溺水而死。死后他的魂灵成为水神,能兴起大风浪,伤害人,称之为阳侯之波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水神; 也借指风浪。

【典形】 波神、阳侯、阳侯波、阳侯伏、阳侯卷波、鼓波阳侯、傲阳侯。

【示例】

〔波神〕 唐·元稹《生春》之八:“织女云桥断,波神玉貌融。”〔阳侯〕 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吹洞箫,发棹讴; 感鲟鱼,动阳侯。”

〔阳侯波〕 金·元好问 《并州少年行》:“我欲横江斗蛟鼍,万弩迸射阳侯波。”

〔阳侯伏〕 清·纳兰性德《颜延年侍宴》:“江清冯夷俯,海静阳侯伏。”

〔阳侯卷波〕 唐·李白《为宋中丞祭九江文》:“惟神使阳侯卷波,羲和奉命。”


【词语阳侯之波】  成语:阳侯之波

猜你喜欢

  • 斗筲

    源见“斗筲小人”。喻人的才识短浅,气量狭窄。亦喻才识短浅的人。晋陆机《豪士赋》序:“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,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。”常用作谦词。《后汉书.孟尝传》:“臣以斗筲之姿,趋走日月之侧。”【词语斗筲

  • 千载独步

    唐.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:“自三代已来,风骚之后,驰驱屈宋,鞭挞扬马,千载独步,唯公一人。”独步:独一无二。因以“千载独步”形容古往今来绝无仅有、独一无二。也作“千古独步”。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九三回:

  • 舐痔结驷

    源见“吮痈舐痔”。讽刺邪奸之徒谄媚求得官爵名位。汉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佞谄日炽,刚克消亡。舐痔结驷,正色徒行。”

  • 江生魂

    《文选》卷十六南朝梁.江文通(淹)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。”唐.李善注:“言黯然魂将离散者,唯别而然也。……明恨深也。”江淹在其名篇《别赋》中,一开篇便有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”的慨叹之

  • 鹍鹏

    同“鲲鹏”。鹍,通“鲲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守塉》:“鹍鹏戾赤霄以高翔,鹡鸰傲蓬林以鼓翼。”唐孟郊《立德新居》诗:“仰笑鹍鹏辈,委身拂天波。”【词语鹍鹏】   汉语大词典:鹍鹏

  • 兔园雪

    同“梁园雪”。唐白居易《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》诗:“兔园春雪梁王会,想对金罍咏玉尘。”

  • 一尘

    5 ① 一粒微尘。比喻细微的事物。南朝宋鲍照《野鹅赋》:“虽陋生于万物,若沙漠之一尘。”【词语一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尘

  • 五月渡泸

    三国蜀.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,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”《后出师表》:“臣受命之日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思惟北征,宜先入南,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,并日而食。

  • 雉车

    晋.萧广济《孝子传》:“萧芝至孝,除尚书郎,有雉数十头,饮啄宿止。当上直,送至歧路,下直入门,飞鸣车侧。”(引自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)尚书郎萧芝至孝,有雉鸣车侧。“雉车”遂成为称颂“郎官”的典故。唐.杨

  • 万丝

    万缕丝,形容柳条;或形容雨。宋代苏轼《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》诗:“已惊弱柳万丝垂,尚有残梅一枝亚。”宋代张耒《晚归寄无咎》诗:“余天一剑青,远雨万丝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