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青紫拾芥

青紫拾芥

青紫:汉朝官制规定:丞相、太尉佩金印紫授,御史大夫佩银印青授,皆属级别最高的官位,后以“青紫”指代高官尊位。拾芥:拾取地上的草芥,比喻轻易得到。夏侯胜字长公,东平(今山东东平东)人,官长信少府、太子太傅。他在讲授经术时,常告诫门生:“文人必须学通儒家经术,这样做高官就像弯腰拾取小草一样容易。学得不好,就不如回家去种地。”后以此典咏因才学贯通而易得官位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5《夏侯胜传》3159页:“始,(夏侯)胜每讲授,常谓诸生曰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学经不明,不如归耕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。俯而拾之,言其易而必得也。青紫,卿大夫之服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梁·任昉《天监三年策秀才文》:“辎軿青紫,如拾地芥,而惰游废业,十室而九。”南梁·王僧孺《答江琰书》:“献书尽先贤之德,作颂罄前皇之美,岂不俯拾青紫,坐享大夫?” 隋·卢思道《北齐兴亡论》:“取晋阳如拾芥。” 唐·骆宾王《叙寄员半千》:“钓名劳拾紫,隐迹自谈玄。” 唐·高适《奉酬北海李太守》:“从此日闲放,焉能怀拾青。” 唐·孟郊《擢第后东归书怀》:“松萝虽可居,青紫终当拾。” 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吾尝志于学,富于游艺,自惟当年青紫可拾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次韵知府王仲行》:“府公文章公,青紫拾芥取。” 明·高启《赠薛相士》:“公卿可俯拾,岂数尚书郎。” 清·唐孙华《国学进士题名碑》:“惟工帖括取青紫,常嗤月露空吟哦。” 清·赵翼《放歌行》:“少年鼻息冲云汉,唾手便思拾青紫。” 清·黄遵宪《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》:“宪也少年时,谓芥拾青紫。”


【词语青紫拾芥】  成语:青紫拾芥汉语词典:青紫拾芥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柳

    同“五柳先生”。宋王安石《五柳》诗:“五柳柴桑宅,三杨白下亭。”元关汉卿《鲁斋郎》四折:“不恋那三公华屋,且图个五柳婆娑。”【词语五柳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柳

  • 八斗陈思

    同“陈思八斗”。曹植字子建,封陈王,谥思,故称陈思。唐李宗谔《馆中新蝉》诗:“八斗陈思饶赋咏,二毛潘岳易悲凉。”

  • 邓家无子

    同“邓攸无子”。唐白居易《老来生计》诗:“陶令有田唯种黍,邓家无子不留金。”【词语邓家无子】  成语:邓家无子汉语大词典:邓家无子

  • 弄斧班门

   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 “先生大名,如雷灌耳。小弟献丑,真是弄斧班门了。” 参见:○班门弄斧见“班门弄斧”。《儒林外史》28回:“先生大名,如雷灌耳。小弟献丑,真是~了。”【词

  • 鼎象

    源见“禹鼎”。指夏禹以百物之象铸于鼎,使民知善恶。明唐顺之《零陵县知县题名记》:“是则其为令也,善而名之也,甚于旂常之载焉;其为令也,恶而名之也,甚于鼎象之铸焉。”【词语鼎象】   汉语大词典:鼎象

  • 苏门

    源见“苏门长啸”。本为河南省 辉县山名。晋孙登曾隐居于此,因以为孙登的代称。唐杨炯《群官寻杨隐居诗序》:“阮籍之见苏门,止闻鸾啸。”唐庞德公鬼《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》诗:“唯有岘亭清夜月,与君长啸学苏

  • 海上浮槎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奉使远行的舟船。清 叶申芗《满江红.送童楚翘明府赴闽海运》词:“海上浮槎,张骞后,谁将空凿?”

  • 芝芙

    宋代赵明诚娶女词人李清照为妻的故事。赵明诚幼时,梦读一书,醒来只记得三句:“言与司合,安上已脱,芝芙草拔。”“言”与“司”合,成“词”字;“安”字脱去上面宝盖头,是“女”字,“芝芙”去了草字头,是“之

  • 巾箱五经

    《南史.齐宗室.衡阳王钧》:“钧常手自细书写《五经》,部为一卷,置于巾箱中,以备遗忘。侍读贺玠问曰:‘殿下家自有?素,复何须蝇头细书,别藏巾箱中?’答曰:‘巾箱中有《五经》,于检阅既易,且一更手写,则

  • 钧天歌吹

    同“钧天广乐”。宋柳永《透碧霄》词:“太平时,朝野多欢,遍锦街香陌,钧天歌吹,阆苑神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