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鹿门采药

鹿门采药

南朝宋.范晔《后汉书.庞公传》:“庞公者,南郡襄阳人也。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。夫妻如敬宾。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,不能屈……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,因采药不反。”

庞公不愿做官,携带妻儿入鹿门山采药隐居。庞公即德公,因其年长故呼为庞公或庞德公,诸葛亮、司马徽、徐庶都很敬重他。后因以“庞公”、“庞德公”、“鹿门翁”称隐士,以“鹿门采药”、“鹿门携”等称举家隐居。

唐.孟浩然《题张野人园庐》诗:“何处先贤传,惟称庞德公。”唐.杜甫《遣兴》诗:“鹿门携不遂,雁足系难期。”宋.陆游《初秋书感》诗:“马革裹尸违壮志,鹿门采药卜幽期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“庞公者,南郡襄阳人也。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。夫妻相敬如宾。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,不能屈,乃就候之。曰:‘夫保全一身,孰若保全天下乎?’庞公笑曰:‘鸿鹄巢于高林之上,暮而得所栖;鼋鼍穴于深渊之下,夕而得所宿。夫趣舍行止,亦人之巢穴也。旦各得其栖宿而已,天下非所保也。’因释耕于垄上,而妻子耘于前……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,因采药不反。”晋·习凿齿《襄阳耆旧传》:“庞德公,襄阳人,居沔水上,至老不入襄阳城。躬耕田里,夫妻相待如宾,休息则正巾端坐,琴书自娱,睹其貌者肃如也。……(司马) 德操少德公十岁,以兄事之,呼作庞公也,故世人遂谓公是德公名,非也。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,托言采药,因不知所在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末庞德公,襄阳人,居住在岘山南,沔水边,从未进过城市,每日在田间耕种。夫妻相敬如宾,休息时则正巾端坐,弹琴读书,容貌端肃。荆州刺史刘表亲自去拜访延请,对他说:“人保全自己,哪里如保全天下?”德公说:“鸿鹄在高树上作窝,鼋鼍在深渊下作穴,各自都得到安栖之处。人的居止行藏,也是求一个安身之所。各得其所而已,天下不是人力所能保全的。”于是照常耕作。后来他带领妻子登上鹿门山,采药不知所终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慕荣华,甘心隐居山野。

【典形】 采药庞公、城郭休过、归卧鹿门、鹿门、鹿门采药、鹿门庞、鹿门期、鹿门妻子、鹿门隐、鹿门游、庞德公、庞公、庞公不入城、从德公、鹿门纵隐、偕隐鹿门、鹿门麋鹿群、庞家活计、采药鹿门、采药不返、归鹿门、期鹿门。

【示例】

〔采药庞公〕 元·赵文 《塞翁吟》:“便万里金台筑就,已长分采药庞公,誓墓羲之。”

〔城郭休过〕 唐·李商隐《访隐者不遇》之二:“城郭休过识者稀,哀猿啼处有柴扉。”

〔归卧鹿门〕 明·王翃《村居》:“何年事高隐,归卧鹿门山。”

〔鹿门〕 宋·苏轼《和陶贫士》之七:“我独遗以安,鹿门有前修。”

〔鹿门采药〕 宋·陆游 《初秋书感》:“马革裹尸违壮志,鹿门采药卜幽期。”

〔鹿门庞〕 宋·张元干《真歇老人退居东庵》:“清谈虎溪远,痴坐鹿门庞。”

〔鹿门期〕 宋·陆游《思归引》:“那用更为麟阁梦,从今正有鹿门期。”

〔鹿门妻子〕 明·李攀龙《初春元美席上》:“闻道鹿门妻子在,只今词赋且燕关。”

〔鹿门游〕 金·高宪《三奠子·留襄州》:“着人何处在?倦客苦为留。习池饮,庞陂钓,鹿门游。”

〔庞德公〕 唐·孟浩然《题鹿门山》:“昔闻庞德公,采药遂不返。”

〔庞公〕 唐·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十五:“阮籍行多兴,庞公隐不还。”

〔庞公不入城〕 宋·陆游《乍晴风日已和泛舟》:“身似庞公不入城,东阡南陌饯余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横行天下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一人衡行于天下,武王耻之,此武王之勇也。”《荀子.修身》:“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,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……横行天下,虽达四方,人莫不弃。”横行;纵横驰骋,无可阻挡。后以“横行天下”

  • 厉兵秣马

    厉兵,磨砺兵器。秣马,喂饱战马。厉兵秣马,形容作好战斗准备。公元前627年,晋文公死后,秦穆公欲称霸中原。恰在此时,帮助郑国戍守的三员秦军将领派人报告郑国无备,要求他派遣军队,里应外合,灭掉郑国。于是

  • 木上座

    《景德传灯录.杭州佛日和尚》:“佛日禅师见夹山,夹山问:‘什么人同行?’师举拄杖曰:‘唯有木上座同行耳!’”后因以“木上座”借称木手杖。宋苏轼《送竹几与谢秀才》诗:“留我同行木上座,赠君无语竹夫人。”

  • 张良辞汉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(指张良)乃称曰:‘家世相韩,及韩灭,不爱万金之资,为韩报仇强秦,天下振动。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,封万户,位列侯,此布衣之极,于良足矣。愿弃人间事,欲从赤松子游耳。’

  • 胆小如鼠

    比喻人的胆子小。本是萧衍责拓跋庆和的话。拓跋庆和,北魏汝阴王天赐的孙子,任东豫州刺史时,恰逢萧衍攻城,他举城而降,被衍封为北道总督、魏王。后北魏出师讨伐,他又望风退走。于是,衍责备他:“言语灵如百舌,

  • 红叶良媒

    源见“红叶题诗”。谓用红叶题诗作传情媒介。明沈受先《三元记.庆缘》:“一段姻缘天上来,何须红叶良媒。”

  • 力拔山

    源见“拔山扛鼎”。形容力量超人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撰征赋》:“气盖天而倒日,力拔山而倾湍。”

  • 书城与邺架

    《北史.李谧传》:“(谧)每曰:‘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!’遂绝迹下帷,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,手自删削。”明.陈继儒《太平清话》卷二:“宋政和(宋徽宗年号,公元一一一一——一一一八)时,都下李德茂环

  • 骑竹儿童

    源见“竹马交迎”。泛指欢迎的人群。清李渔《风筝误.请兵》:“爱棠父老衰同我,骑竹儿童大似初。”

  • 迷却阳城下蔡

    同“迷下蔡”。宋姜特立《朝中措.送人》词:“十分天赋好精神,宫样小腰身。迷却阳城下蔡,未饶宋玉东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