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川县
①北周改安乡县置,为万川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2:“万川亦以居群川所会为名。”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南浦县。
②隋大业初改义招县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。唐武德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北周改安乡县置,治今重庆市万州区。为万川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南浦县。(2)隋大业初改义招县置,治今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,属义安郡。因境内河川众多得名。唐初废入海阳县。
①北周改安乡县置,为万川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2:“万川亦以居群川所会为名。”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南浦县。
②隋大业初改义招县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大埔县。唐武德初废。
古县名。(1)北周改安乡县置,治今重庆市万州区。为万川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南浦县。(2)隋大业初改义招县置,治今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,属义安郡。因境内河川众多得名。唐初废入海阳县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松洞。元废。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耸洞墟。
在今河南舞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舞阳县:“县西有苏寨山。《邑志》云:水源出于此。”
①北齐改西楚州置,治楚城(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零陵县(今湖南永州市)。大业初改零陵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永州。天宝元年(74
北宋开宝六年(973)置,治所在云安县(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。南宋末废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复置,属夔州路。二十年(1283)升为云阳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置。治云
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即陕陌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6陕县: “陕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”古地区名。即“陕陌”。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。周成王时周、召二公分主之地。《括地志》:“陕原在陕县西南二十五里,(周、召二公)分
战国齐地。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二里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田单遂攻狄,三月而不克也。”即此。秦置县。古邑名。又作翟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高苑城西北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田单遂攻狄
①五代梁贞明初改鼎州置,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平县东北部地。后唐改为美原县。②金泰和八年 (1208) 置,治所在方城县 (今河南方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方城、叶县、舞阳三县地
即古雁门水。今河北洋河上源之一。源于山西阳高县南,东北流至河北怀安县东入洋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宣化府》: 南洋河 “在怀安县西。自山西天镇界流入,经柴沟堡西南五里,又东入东洋河”。
即今安徽长丰县南双墩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卷3:双墩集“(距城)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