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不剌州
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。《明史·孙兴祖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帅六卫卒从(徐)达出塞,次三不剌川,遇敌力战死”。又《李文忠传》洪武七年(1374),“遣部将分道出塞,至三不剌川,俘平章陈安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三不剌川“在卫北境。其西为五郎口。明初,孙兴祖战死于此”。
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。《明史·孙兴祖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帅六卫卒从(徐)达出塞,次三不剌川,遇敌力战死”。又《李文忠传》洪武七年(1374),“遣部将分道出塞,至三不剌川,俘平章陈安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三不剌川“在卫北境。其西为五郎口。明初,孙兴祖战死于此”。
①秦、汉、唐等定都今陕西的王朝,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六年(前211)“秋,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②旧指今河北山海关以东之
即咘毕水。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都结州: 咘卑水 “在州治 (今都结乡)南。流入结伦州界。《志》 云: 涧水出州境山中,西南流入结安州。即堰水”。
又名积石原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渭河北岸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青龙二年(234),诸葛亮出斜谷,“淮策亮必争北原,宜先据之”。即此。(1)即“渭北”。(2)即“积石原”。
即麻里兀。今土库曼斯坦马雷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安息国“其东界木鹿城”。即此。
一作瓦棺寺。东晋兴宁二年(364)建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畔凤凰台西花露岗上。唐韩翃《送客之江宁》诗有“楚云朝下石头城,江燕双飞瓦官寺”句。又作瓦棺寺、瓦官阁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秦淮河畔凤凰台西
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贺县图:东北有大发汛。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。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临高县 “初治英邱,绍兴初迁于莫村”。
又名徙沟。在今安徽灵璧县西南、固镇县东,北接马路沟,南入浍。长约二十余里。《宋史·李显宗传》: 南宋隆兴元年 (1163),李显宗 “自濠梁渡淮,至陡沟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南。南宋隆兴元年(11
即今湖北黄石市。旧属大冶县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大冶县东北有石灰窑市。1948年与黄石港、道士洑合设石黄镇。1950年改设黄石市。
金置,属宝丰县。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二十里赵官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