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汊镇
亦作三义镇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,人口3800。因地处三条河流(东河、西河、外河)汇合处,故名。1899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发展成集。1949年为三汊区,1975年置公社,1985年置镇。地处三河之间,为河湖平原。南部东依野潴湖,西临王母湖。主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料作物,盛产鱼、莲藕。建筑业较盛。有涂料、塑料、地毯、服装等厂。京广铁路、孝天公路经此。
亦作三义镇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,人口3800。因地处三条河流(东河、西河、外河)汇合处,故名。1899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发展成集。1949年为三汊区,1975年置公社,1985年置镇。地处三河之间,为河湖平原。南部东依野潴湖,西临王母湖。主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料作物,盛产鱼、莲藕。建筑业较盛。有涂料、塑料、地毯、服装等厂。京广铁路、孝天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蓟州:白龙港在“州南七十里,亦曰白龙江,绕桃花山下,泃河、沽河诸水皆汇焉。入宝坻县界亦名潮河,以河通潮汐也”。②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东北。为由县入海之口,是
清置,属建昌镇。即今四川西昌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四川统部》: 建昌镇设经制外委驻防于此。
①亦作鹿颈高阑。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高栏岛。旧属香山县。明嘉靖 《香山县志》 卷1: 海洋诸岛有皋兰岛,“其民皆岛夷也”。②一名五泉山。即今甘肃兰州市南皋兰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兰州: “取皋兰山以为名
唐开元初在蒙舍诏地置,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巄城遗址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部地。天宝后废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学街。原文庙所在地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)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《十三经》而建,历代都有增添,清初始称“碑林”。现有七个陈列室、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,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,荟萃自汉迄
唐武德元年 (618) 以临涂羌内附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次年复置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政和七年 (1117),“涂、静、时、飞等州蛮复反茂州,杀掠千
在今四川冕宁县东南铁厂乡北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阿得桥土百户。
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 卷12: “朝阳寺山为啦吗洞山南行之系,距县百二十里。山前有庙曰朝阳寺,以庙名山。” 山有城,又名城子山。康熙年间于山上建塔,蒙古族称纳井塔。
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辉县:王莽城“在县西北八十五里。三城如鼎足,相传王莽所筑”。
即今湖南衡南县(衡阳市)东南江口镇。当马水入耒水之口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“泉溪市”条下:“小江市,在(清泉)县东八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