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海

三海

①今北京市西城区南海、中海、北海的总称。金始名太液池。元名西华潭。明初拓建南海,亦称金海。清又称西海子。其水源来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,至德胜门汇为积水潭,又经地安门汇为大池。瀛台以南曰南海,瀛台以北曰中海,金鳌玉蝀桥以北则曰北海。

②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)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江陵县:三海“在城东北。江陵以水为险。孙吴时引诸湖及沮漳水浸江陵以北地,以拒魏兵,号为北海。……五代周显德二年,高保融复自西山分江流五六里筑大堰亦名北海。……(宋)开禧三年守臣刘甲以南北兵端既开,再筑上中下三海。淳祐中孟珙兼知江陵,……乃修复内隘十有一,别作十隘于外,有距城数十里者,沮漳之水旧自城西入江,因障而东之,俾绕城北入于汉,而三海遂通为一。又随其高下为八匮以蓄泄水势,三百里间渺然巨浸,遂为江陵天险,金人尝犯荆门州,距江陵才百里而去,知有三海为之限故也”。


(1)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。南宋开禧三年(1207年),守臣刘甲筑上、中、下三海;淳祐五年(1245年),孟珙兼知江陵府,修复内隘十一,作外隘十,障沮水、漳水东流绕城北入于汉水,三海遂通为一。又随其高下为八匮,以蓄泄水势,三百里间,渺然巨浸,遂为江陵天险。(2)旧时北京城内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三个湖泊的合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离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曹州南华县: “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,常为神狐所穿穴,遂移城濮水北,故曰离狐。”东汉属济阴郡。东晋侨治单父县 (今山东单县南一里)。北魏徙治今菏

  • 愚水

    即禺水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华州志》: “愚水亦名乔谷水,先时西自龙湾北经圣山村入灌水。明永乐中水暴涨,始东折自渔村而下,又北经遇仙桥,又北入渭。因名遇仙桥河。”

  • 关滩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土坎镇(关滩)。明废。元置,在今重庆市武隆县(巷口)西北旧城东。明废。

  • 临城河

    一名双河。即今安徽青阳县东之青河。为青通河支流。源出县南分流岭,北流至县城东入青通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青阳县: “南有临城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: 临城河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大通河之别

  • 茅镇

    在今湖北洪湖市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沔阳州: 西南有茅镇巡司。

  • 太和县

    ①隋开皇元年(581)改乌突县置,为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。大业初属离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临泉县。②隋末置,属楼烦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北。唐武德九年(626)省入

  • 河关县

    西汉神爵二年 (前60) 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长宁驿古城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河关县 “盖取河之关塞也”。东汉改属陇西郡。西晋初废。惠帝复置,属狄道郡。《晋书

  • 马八儿国

    宋代名注辇国。故地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。《元史·外国传三》:“海外诸蕃国,惟马八儿与俱蓝足以纲领诸国,而俱蓝又为马八儿后障, 自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。……(至元间)占城、马八儿国俱奉表称藩。”《明史·

  • 逢留大河城

   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,南临黄河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永元五年 (93),护羌校尉 “ (贯)友乃遣兵出塞,攻迷唐于大小榆谷,获首虏八百余人,收麦数万斛,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,作大航,造河桥,欲度兵击迷唐”

  • 鬼谷

    ①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梓桐山。元于钦《齐乘》 卷1谓梓桐山 “后有石垒圆洞,古老相传鬼谷子隐居,名鬼谷洞”。并引 《典略》 云: “鬼谷弟子苏秦、张仪辈五百余人,鬼谷为作窟,深二丈。曰:有能在窟中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