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洪城
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建平府:上洪城,“《旧志》:在交州府东二百里。安南所置上洪府也。嘉靖中,莫登庸作乱,据安南,其故王黎譓之子宁结,国人攻之,登庸败走海阳,据上洪、下洪……”。
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县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建平府:上洪城,“《旧志》:在交州府东二百里。安南所置上洪府也。嘉靖中,莫登庸作乱,据安南,其故王黎譓之子宁结,国人攻之,登庸败走海阳,据上洪、下洪……”。
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 “洛阳巡司” 条: “ 《旧志》,深沪司在(晋江) 县南八十里。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。明洪武二十年移此。有城周一百五十丈,二门。”
①即东汉时北匈奴单于王庭(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。②唐代北庭都护的简称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(1)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年)匈奴分裂为南北两单于,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。(2)唐方镇名。
①在今广东梅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嘉应州》: 黄沙嶂 “在州东南十五里。其北面曰清凉山”。②在今广东兴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黄沙嶂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高百余丈,周百里”。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芜湖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直隶皖南行署区,为皖南行署区驻地。治所即今安徽芜湖市。1952年复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东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 3317 平方千米(市辖区230平方千米)。人口
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 神和山 “旧名石河山。居民避兵于此得免,因改今名”。
在今江西泰和县西。为滨江水驿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 “白下驿” 条下: “又 (泰和) 县西五十里有浩溪驿。俱宋绍兴中置,明嘉靖二十一年废。”
简称甘肃行省。元至元十八年(1281)置,治所在甘州路(今甘肃张掖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、宁夏大部、内蒙古西部及新疆、青海部分地区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并入陕西等处行中书省。
唐永徽四年 (653) 以契苾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。总章二年 (699) 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六年(632年)以铁勒契苾部置,治凉州(州治姑臧县,
又名汝水、旴水。即今江西东部抚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南城县: 旴江 “在府城东。一名建昌江”。
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三十里丰谷镇。因盛产盐。清嘉庆间筑堡,设盐捕通判驻此。民国设分县知事。水陆四达,为绵阳第一重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