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岳庙

东岳庙
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。建于元至治二年(1322),祀东岳泰山神。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的第一座大型道观。元末毁于兵火。明正统十四年(1449)重建。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)又遭火焚,四十一年再重建。仍保存元、明两代建筑风格,东配殿后檐保留元木构件。全庙规模宏大,分为东、西、中三组院落,东院有娘娘殿、伏魔大帝殿等;西院有东岳宝殿、玉皇殿、药王殿等;中院有山门、戟门、岱宗宝殿、育德殿等。殿内原有东岳大帝、侍臣像、神主等,现已不存。院内元、明、清各朝碑石林立,约有百余块,其中元赵孟頫书《张天师神道碑》(俗称道教碑)最为名贵。


俗称柏山寺。在山西省蒲县城东柏山山顶。为道教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。规模宏大,由山门、凌霄殿、乐楼、议事厅、献亭、东岳行宫大殿、后土祠、圣母祠、清虚宫、地藏祠、地狱、角楼及环周楼阁等60余座建筑组成。创建年代不详。金泰和五年(1205年)已有。元大德七年(1303年)毁于地震。现存行宫大殿重建于元延祐五年(1318年),殿内塑有黄飞虎坐像。最后地平以下由15孔窑洞组成十八层地狱,内塑五岳大帝、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等120余躯塑像,高度与人相等,为国内现存庙宇中稀有的明代泥塑佳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彭坑

    (阬) 谷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。《魏书·崔延伯传》 卷73: 孝昌元年 (525) 崔延伯讨万俟醜奴,“从泾州西进,去贼彭坑谷栅七里结营”。直前击贼,败死”。即此。

  • 渔沧隔山

    在今福建清流县西南。明嘉靖 《清流县志》 卷2: 渔沧隔山 “在县西南罗村里,其峰峭绝”。

  • 鹊岸

    在今安徽铜陵、无为、繁昌等县间长江岸。因江中鹊洲为名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,“闻吴师出,薳启强帅师从之,遽不设备,吴人败诸鹊岸”。杜注: “庐江舒县有鹊尾渚”,即此。

  • 神亭

   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 慈战败被执,“策即解缚,捉其手曰: ‘宁识神亭时邪?’”裴注: “ 《吴历》 云: 慈于神亭战败,为策所执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5延陵县: “古神亭,

  • 苏都识匿

    即东曹国。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东曹又名“苏都识匿”。

  • 大基县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二里蓼坞村东河清口。八年(625)废。咸亨四年(673)复置,先天元年(712)改为河清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河南省孟州市

  • 古里佛国

    亦作古里国。在今印度西南沿海之科泽科德一带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古里佛,当巨海之要冲,去僧加剌密迩,亦西洋诸马头也。”

  • 两头塘

    即今湖南邵东县驻地两市镇。原属邵阳县。清光绪《邵阳县志》卷3:由麦子坑向东,“十里至两头塘”。1952年置邵东县治此。

  • 北虢

    即虢。西周初封国。都上阳(今河南三门峡市东)。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:僖公五年(前655),“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……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……冬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”。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

  • 瓮 (甕) 真河

    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贵阳府》: 瓮真河 “在贵定县西南小平伐司西。下流入清水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