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陇山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明建洮州卫于山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东陇山“番人于此耕种。明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长汪舒朵儿等叛,沐英讨之,贼悉遁去,筑城于东陇山南川,留兵戍之”。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明建洮州卫于山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东陇山“番人于此耕种。明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长汪舒朵儿等叛,沐英讨之,贼悉遁去,筑城于东陇山南川,留兵戍之”。
在今山西汾西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小潺涧“在汾西县东北五里,东流入汾。以声潺潺,故名”。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黔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弩滩在 “府西北五十里。当大藤峡口,水涌而迅,势如发弩,因名。嘉靖五年,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,指挥潘翰臣诱杀之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右江北岸。北宋属邕州右江道。元废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南、右江北岸。属岭南道。宋属广南西路。元废。
亦作巴耳赤邗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。《元史·太祖本纪》:十六年(1223),“皇子术赤攻养吉干、八儿真等城,并下之”。
又作部日甸。唐南诏置,属银生节度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宋大理改步日部。南诏置,驻地即今云南省普洱县。大理国改置步日部。
北宋宣和四年(1122)置,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。寻入于金,乃废。北宋宣和四年(1122年)拟改辽大同府预置,治今山西大同市。为云中府路治所。为宋、金联合攻辽盟约中预定归还宋人之地。宣和六年(1124年
唐武德四年 (621) 析普宁县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容县西南十六里大位坡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普宁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普宁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
在今湖北黄梅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严家闸“在江北三十里,接黄梅县界。万历间建,为蓄泄之利”。
①即今福建武平县南石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武平县:化龙溪“在县治南。一名南安溪。源出县东,流经此。又南合群溪水,入广东程乡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南宁乡县东飞凤山之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:化龙溪“源出
在今福建福州市城内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4福州府: 欧冶池 “在布政司后。昔欧冶子铸剑之地,周围数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