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顾山
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五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庐江县“有东顾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东顾山“俗名马家山,为县左护,有黄荆、金狗、诸窝泉出此,灌溉田亩”。
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五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庐江县“有东顾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东顾山“俗名马家山,为县左护,有黄荆、金狗、诸窝泉出此,灌溉田亩”。
清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 置,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乡南头站。清西清 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: “齐齐哈尔城中卜奎站起,西南五十五里曰特木德赫,七十五里曰温托欢。”
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瑶里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: 浮梁县有窑里。
西周封国。春秋时灭于楚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北十八里古城乡。一说在今息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五年(前655),“江、黄、道、柏方睦于齐”。杜注:“道国在汝南阳安县南。” 又昭公十三年 (前529),“楚之
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安县:东佳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上有白石岩,其下为紫岩,中有泉石潭洞,深窈奇胜,凡数十里”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一百十里,接江西广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浦城县:二渡关“为入闽之间道。其地山岭巉岏,溪流回绕,东西二面皆为桥以渡,因曰二渡关”。
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海中之南日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兴化府: 南日山在 “府东百里大海中,与琉球相望。旧名南匿山,近福清县海坛山。明初设寨于此,后徙于内地。山为会哨之所”。古岛屿名。又称南匿山。即今福
在今广西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“蓬塘陂在县西四十里……有灌溉之利。”
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上蔡县: 铁丘台 “相传汉光武曾驻此”。
①即今浙江缙云县西大母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大姥山“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上有巉岩,下有石室,可容数百人”。②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浦城县:大姥山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《记》云,大
喀喇沁左翼旗的俗称。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