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京路
金初改辽中京道置,治所在中京大定府(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)。辖境北至今内蒙古赤峰市、东至今辽宁锦州市、西至今河北滦河流域、南至今秦皇岛市及其西北至北京市北境长城一线。贞元元年(1153)改为北京路。
金皇统二年(1142年)前改辽中京道置。治中京大定府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)。贞元元年(1153年)改为北京路。
金初改辽中京道置,治所在中京大定府(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)。辖境北至今内蒙古赤峰市、东至今辽宁锦州市、西至今河北滦河流域、南至今秦皇岛市及其西北至北京市北境长城一线。贞元元年(1153)改为北京路。
金皇统二年(1142年)前改辽中京道置。治中京大定府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)。贞元元年(1153年)改为北京路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渚碧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沙比礁。1947年改名渚碧礁。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萨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黄池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羁縻萨州。后废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之役,“‘贼’悉聚青蛇、长坎、玛瑙、保子四囤, 地皆绝险, 而青蛇尤甚。……青蛇四面陡绝,璘围其三面,购死士从玛瑙后附葛至山背举炮”,即
元大德元年 (1297) 于蒙阳甸置通西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北部孟音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后废。
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 治所在阳仁城(今河南汝州市西南)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废。武定元年(543)复置,治梁雀坞(今汝州市东北)。二年(544)属北荆州,五年(547)移治杨志坞(今伊川县西南
即今贵州晴隆县东哈马乡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 “保甸铺” 条下: 安南县 (今晴隆县) 境又有 “哈马铺” 等,皆戍守处。
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寿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寿昌驿“在县(今寿昌镇)南”。
在今云南广南县城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 引 《云南通志》: “龙读陇。其城险固,后有高山壁立,石城险峻,凭高临下,城中每恃为声援。”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侧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。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),明初改北平郡学,永乐二年 (1404) 复称国子监。建筑坐北朝南。大门名集贤门,二门名太学门。太学门内的辟雍为
又名羊二庄。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三十里羊二庄回族乡。清于此置巡司、把总驻守。盛产盐,海丰盐场在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