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泉县

临泉县

①隋大业四年 (608) 改蔚汾县置,属楼烦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临津县。
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太和县置,为北和州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4临泉县: “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,县因此水为名。”贞观三年 (629) 属石州。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改属晋宁军。金属石州。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升为临州。

③唐贞观三年 (629) 置,属羁縻丛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境。广德后废。

④1935年析阜阳县西境置,属安徽省。治所在沈丘集 (即今安徽临泉县)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大业四年(608年)改蔚汾县置,治今山西省兴县西北,属楼烦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改名为临津县。(2)唐武德三年改太和县置,治今山西省临县西,属石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升为临州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西北部。属阜阳市。面积 1818 平方千米。人口191.5万。辖23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周为沈子国,文王十子聃季载之封地。楚为寝丘邑。秦置寝县,治今县,属陈郡。东汉改置固始县。唐置沈丘县。明废降为沈丘镇,入颍州。1934年建临泉县,以县治濒临泉河而得名。1947年分设泉南、泉阳、临泉三县,1948年分设临泉市。1949年三县一市合并置临泉县,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。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,1971年属阜阳地区,1996年属阜阳市。地处淮北平原。主要河流有泉河、洪河、流鞍河、涎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高粱、棉花、芝麻等。特产有生姜、大葱、贡柿、临潭毛笔、山羊板皮等。工业有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造纸、酿酒等。102省道、界临淮公路、临新公路、临阜公路纵横县境。名胜古迹有老丘堆、古沈子国城址、白果树。纪念地有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阌底镇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,双桥河入黄河处东岸。隋至元阌乡县治此。

  • 古河滩

   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古河镇。清康熙《全椒县志》卷3:古河滩“西七十余里”。

  • 身毒国

    古印度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汉武帝时,张骞在大夏,“大夏国人曰:吾贾人往市之身毒。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。其俗土著,大与大夏同,而卑湿暑热云。其人民乘象以战,其国临大水焉”。骞遣副使使身毒。

  • 富屯溪

    闽江中源。在今福建省西北部。源出武夷山,东南流经邵武、顺昌等市县,至沙溪口汇沙溪,在南平市和建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55公里。河床比降大,水急滩多,有 “一滩高一丈,邵武在天上” 的谚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

  • 江东路

    北宋天禧时分江南路置江南东路,简称江东路。北宋天禧年间分江南路置江南东路,简称江东路。即“江南东路”。

  • 高阳池

    即习郁池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晋书·山简传》: “诸习氏,荆土豪族,有佳园池,简每出嬉游,多在池上置酒辄醉,名之曰高阳池。”

  • 败虎堡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七十五里败虎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败虎堡 “在平鲁县西北三十里,西至边墙六里。明嘉靖二十三年筑,周一里有奇”。

  • 黑龙关

    清置,在今山西蒲县东南四十一里黑龙关镇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: 黑龙关 “在蒲县东六十里,接汾州府临汾县界。南北依山,中建土城,辟东西二门,地势险隘,明设把总,本朝因之”。

  • 凤栖堡

    即今陕西洛川县治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洛川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图根满碟

    在今四川甘孜县境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置图根满碟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