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县
1913年改丹江厅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并入丹寨县。
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丹江厅改置,治旧丹江(今贵州雷山县驻地丹江镇)。1941年撤销,东部地并入台拱县,设置台江县;其余区域与八寨县合置丹寨县。(2)1960年由光化县与均县合置,治丹江口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1962年撤销,复设光化、均县两县。
1913年改丹江厅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雷山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并入丹寨县。
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丹江厅改置,治旧丹江(今贵州雷山县驻地丹江镇)。1941年撤销,东部地并入台拱县,设置台江县;其余区域与八寨县合置丹寨县。(2)1960年由光化县与均县合置,治丹江口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1962年撤销,复设光化、均县两县。
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。东汉属南郡。三国吴属宜都郡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为兴山县。后复为佷山县。隋开皇八年 (588) 改为长杨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
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方响洞“在丁东院。洞腹有水,下注洞中,泠然如环佩声。山谷改为方响洞”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至广福院,中有水洞,静听洞中,时有金玉声,琅然清越,不
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、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三年(前214),“使蒙恬渡河取高阙、阳山、北假中,筑亭障以逐戎人”。裴骃《集解》云:“北方官田主以田假与贫人,故云北假。”《汉书·
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三十里。产海盐。北宋置宁海镇。清初置宁海场,设盐大使管理。康熙时并入永阜场。
亦作乌湖镇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置,在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上。《寰宇记》卷20蓬莱县:“乌湖戍在县北海中二百六十五里,置乌湖岛上。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为伐东夷,当要路,遂置为镇。至永徽元年废。”
明洪武初置盐场,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南。后裁。
即今四川梓潼、盐亭、射洪等县境之潼江、梓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梓潼县:“五妇山,驰水所出,南入涪,行五百五十里。”《水经·梓潼水注》:五妇山“驰水所出,一曰五妇水,亦曰潼水。其水导源,南径梓潼县,王莽
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南四十里八公桥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十一年(1861)四月,清军“追至八公桥”。
今江苏江阴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南宋淳熙九年(1182),知常州章冲奏:“江阴之东曰赵港、白沙港、石头港……, 皆古人开导以为溉田,无穷之利者也;今所在堙塞,不能灌溉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
亦名无为镇。即今安徽无为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无为州: “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。”在广东省仁化县北部、城口河上游,北邻湖南省。面积322平方千米。人口 9880。镇人民政府驻城口街,人口 1210。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