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二郎山

二郎山

①在今四川泸定县东,与天全县交界。历为川、藏路所经之地。海拔3040米。民国刘赞廷《泸定县志》:“本县北由马鞍山绵亘南伸向二郎山至飞越岭。”

②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安定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安定县:二郎山“在县(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)南一里。双峰并立,因名”。


(1)在四川省中西部,泸定、天全、荥经三县交界处。因山上昔有二郎庙,以庙得名。为邛崃山分支夹金山南延部分。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主要由花岗岩、玄武岩、石灰岩构成。一般海拔 3000 米左右。同名高峰海拔3437米,川藏公路爬越其垭口(海拔2980米)。有针、阔叶林和经济林,林中有珍贵动物大、小熊猫等。西侧有横跨大渡河的著名铁索桥泸定桥。(2)俗称西山。在陕西省神木县城西。山势蜿蜒跌宕,巍峨险峻。窟野河、兔沟河汇流于前,古长城穿行于后,东西石壁陡峭,松柏挺立。相传在明代,窟野河水每遇山洪暴发,冲毁大片农田,人们为乞求神灵保佑平安,在此山塑起二郎神像,故名二郎山。又因其貌酷似驼峰,又称驼峰山。明正德十三年(1518年),武宗皇帝来此游山,观其形像一个巨大石笔架,赐名笔架山。依山势修筑了八仙洞、地藏洞、二郎庙、关帝庙、诸神殿、三教殿、祖师庙、玉皇阁、娘娘庙等建筑,错落有致。二郎山秀丽、雄奇,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恩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《汉书·外戚恩泽侯表》:地节三年(前67)宣帝封后父许广汉为“平恩戴侯”。东汉改为平恩县。西汉宣帝时封许广汉置,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西呈孟。东汉改为平恩

  • 七里冈

    ①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二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“霸王冈”条下:“又七里冈亦在州西界。明正德中,流贼赵风子自河南光山县走六安,官军追败之于此。”②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

  • 大乌山

    在今江西兴国县北,接吉安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大乌山“在兴国县北一百三十三里。高二十余里。四更即见日出。有风、雨二洞,深不可测”。

  • 阳唐县

    即阳唐左县。在今湖北黄梅县西。

  • 归子山

    在今四川泸州市东北三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6泸州:“《志》云:州东三里归子山,相传(尹)伯奇溺处。”

  • 花屿

    古名高华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花屿“横直里许”。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称:虎井屿转而南,为花屿、草屿,“二屿相连,澎山无草木,二屿颇有,故以花草名”。

  • 匼河遗址

   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黄河东岸匼河村附近。196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,与原始石器同层有肿骨鹿、扁角鹿、三门马、德氏水牛、师氏剑齿象、披毛犀等化石,时代与陕西蓝田猿人相当,名之为 “匼河文化”。

  • 东社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二十二里东社乡。旧属南通县。民国《南通县图志》卷1有东社。为海滨三余镇入县孔道。(1)在山西省原平市东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东社,人口 178

  • 叙南卫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升叙南千户所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四川宜宾市。后废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升叙南千户所置,治今四川省宜宾市。属四川都司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废。

  • 古镇门

   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:古镇门“在州西南。长溪之水会州境及福安县诸溪涧水而入海。 一名白马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