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眼井堡
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四十五里五眼井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五眼井堡“北至边墙三里,明崇祯十年筑,周百丈, 为外边内边之要枢”。
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筑。为当时外边内边之要枢。
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四十五里五眼井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五眼井堡“北至边墙三里,明崇祯十年筑,周百丈, 为外边内边之要枢”。
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筑。为当时外边内边之要枢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 开宝七年 (974) 十一月,“曹彬败江南军于新林砦”。即此。
即中卢县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中庐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东汉建安间,晃“从征荆州,别屯樊,讨中庐、临沮、宜城贼”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南。属南郡。三
清乾隆五十七年 (1792) 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1913年改为贵德县。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置,治今青海省贵德县。属西宁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南齐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境。后废。
唐置,属羁縻述昆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、河池市西南境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、河池市西南境。属桂州所领羁縻述昆州。宋属宜州所领述昆羁縻州。后废。
①唐大历七年(772)分临清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冠县北北馆陶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并入馆陶县,为永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6永济县:“大历七年, 田承嗣奏于张桥行市置,西并永济渠,故以为名。”②
①商代国名。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密人不恭,侵阮徂共。”即其国。为周文王所灭。②西周封国,后为卫邑。在今河南辉县市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召公、周公二相行政,号曰共和。”《索隐》
清乾隆二十五年 (1760) 置,属汶川县。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四十里绵虒镇附近岷江索桥头处。嘉庆 《汶川县志》 卷2: 索桥关在 “治北门外索桥头,距城一里。……稽查盐茶,影射及汉羌番民之出入”。
①东汉阳嘉三年(134)改索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四十里崆巄城。三国吴改为吴寿县。西晋复为汉寿县。隋省入武陵县。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刘备改葭萌县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
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鸣龙镇。清光绪 《西充县志》 卷2: 鸣凤场在 “治北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