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井陉县

井陉县

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北北陉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恒州。大业初属恒山郡。唐属恒州。北宋属真定府,熙宁六年(1073)废。八年(1075)复置,并迁治今井陉县北威州镇。金天会七年(1129)为威州治。元属广平路,宪宗二年(1252)又迁治天长镇,即今县西南城关镇。明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58年废。1960年复置,移治微水镇,即今治。

②北齐改石邑县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南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改为石邑县。


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、太行山东麓。属石家庄市。面积1381平方千米。人口32.2万。辖10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微水镇。秦置,治今河北省井陉县西北北陉。属恒山郡。西汉属常山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恒州井陉县:“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。四面高,中央下,如井,故曰井陉。”北齐省入石邑县,改名井陉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改为石邑县,又分设井陉县,十六年(596年)于井陉县治置井州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井州,属恒州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徙治天长镇。金为威州治。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,移治今县西南井陉镇。元属广平路威州。明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1914年属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—1948年分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县治城关,属石家庄专区。1950年析置井陉矿区,属石家庄市。1958年并入石家庄市。1960年复原制,县人民政府迁驻微水镇。属石家庄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3年改属石家庄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,为山地丘陵区,中部为井陉盆地,地势四周高中央低。绵河、甘陶河、冶河等交汇境内。南部有张河湾水库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等,盛产核桃、柿子、黑枣。有养鱼业。矿产有煤、铁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耐火土等。工业有陶瓷、建材、化工、机械加工、化肥、煤炭等。自古为燕晋咽喉,交通要道。石太铁路、石太高速公路及307国道、平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苍岩山风景区、千佛崖石窟、柿庄壁画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菉葭浜镇

    又名陆家浜镇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二十四里陆家镇。清时有千总驻守。据清诸世器著 《菉溪志》 载: “菉葭浜一名陆家浜,一说以 (陆) 平原后裔居此得名; 一说以地产葭苇,其色绝绿,可充箫管之用得名。”

  • 普门寺

    唐建,在今陕西凤翔县东门外。寺壁有吴道子画的佛像。北宋苏轼 《王维吴道子画》 诗曰:“何处访吴画,普门与开元。”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。寺壁有吴道子画佛像。北宋苏轼诗:“何处访吴画,普门与开元。”

  • 芗溪驿

    明初置,在今江西贵溪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芗溪驿“在县治东南,治西又有芗溪递运所”。后废。

  • 倘甸

   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: 倘甸 “在司 (今建水县西南官厅) 东。道通蒙自,为边境要地。天启二年,增设倘甸守备于此”。彝语 “倘” 为松树,“甸”为坝子,

  • 东谷砦

    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在今甘肃华池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:东谷砦“宋时与金汤、柔远诸砦,并为控扼要地”。

  • 景骨城

    金筑,故址在今甘肃临洮县境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洮府狄道县有景骨城。

  • 竹子箐

   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弥勒湾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 “杨屋寨”条:“自弥勒湾东逾山,有竹子箐。”

  • 玉涧水

    一名阌乡水。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双桥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玉涧水“南出玉溪,北流径皇天原西, ……又北径阌乡城西,世谓之阌乡水也”。

  • 川沙镇

    ①原上海市川沙县治城厢镇。1993年撤销川沙县,改设浦东新区后,改为川沙镇。②即小川沙镇。在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,濒临长江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宝山县西北有“川沙”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部。面积42

  • 回引站

    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辉河旁。元《析津志》“天下站名”吉答(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)正西第十一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