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仲宁翁结巴寺
即札什伦布寺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后藏“有寺曰札什伦布,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,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”。
即札什伦布寺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后藏“有寺曰札什伦布,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,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”。
在今广西崇左县东二里文奎山下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崇善县: “东有将军山,下有威震关,一名伏波关。”
古泽薮名。又作阳华、阳纡、杨陓。旧说在今陕西境,有在陇县、凤翔、华阴、泾阳等说法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冀州:“其泽薮曰杨纡。”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:“秦之阳纡。”皆指此。古泽薮名。又作阳华、阳纡、杨陓或杨汙
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。清末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齐齐哈尔西有朱家坎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龙江县图:西有朱家坎子。汤尔和译《黑龙江》第19章龙江县作杜尔齐哈(朱家坎子)。1955年龙江县迁治于此。
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化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洿池 “在宿松县东南六十里,众水所汇。其中有山,居民列市,利于鱼盐”。
即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伊列克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呼伦直隶厅有“伊立克都”车站,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。据《呼伦贝尔志略》:“伊列克得”为蒙古语,意为“狼巢”。
亦名琐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定公七年(前503),“齐侯、卫侯盟于沙”。杜注:“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。”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琐、沙鹿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定公七年
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林溪乡。清乾隆《柳州府志》 卷5怀远县: “北城阳塘二十五里至林溪塘。”
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。《战国策· 魏策二》: 成恢谓韩王称,“疾攻蔷,楚师必进矣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北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成恢谓韩王称“疾攻蔷,楚师必进矣”。即此。
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)改宋熙郡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平兴县(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更楼镇西北古城)。孝建中又改为宋熙郡。南齐建元三年(481)复名宋隆郡。隋开皇时废。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改宋熙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