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陵
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五里皇业寺前。为南朝梁武帝陵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阳县: “武帝衍修陵,在县东三十一里。”
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五里皇业寺前。为南朝梁武帝陵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阳县: “武帝衍修陵,在县东三十一里。”
自今黑龙江海伦市经北安市至克山县。全长162.2公里。日伪于1932—1933年修筑。今为滨北线与齐北线的一段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西部,与芜湖县交界处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行廊山“在宣城西南五十里。其南面二峰对峙,环抱若行廊然,故名。山有巨人迹、白云池、梁高僧杯渡道场。今为法云院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5宁国府:
在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北三渡乡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三渡关“在宣慰司(今遵义市)东八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遵义府遵义县:三度关“有上度、中度、下度三关。(明)万历中,贵州帅李应祥讨杨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在今广西龙州县境。后废。
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新泰市柳里(夏家隅)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 “文仲闻柳下季之言。” 韦昭注:“柳下,展禽之邑。”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市柳下屯 (柳屯)。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一说在今山东省新泰市柳里(今名夏家
①兰江支流。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北梅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兰溪县:大梅溪“在县北五十里崧山下。源出浦江县之大洪岭,又有小梅溪出浦江县之乌蜀山,经崧山下而合流,至县西北三十五里金家梁,入于大溪”。②在今福建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南部,位于南乐暗沙东,在半月礁西南19海里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。1947年改名指向礁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城内东北隅重龙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永庆寺“在州城中重龙山上”。民国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卷2:永庆寺“明嘉靖已未建,至清康熙六十年重修,绀殿崇宏,琼楼特出,历阶数百级。山形耸峙,望若
一名南涧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下流合于秦淮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三十年(453),柳元景讨太子劭,劭兵败,“士卒争赴死马涧,涧为之溢”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。南朝宋元嘉三十年(453年)萧劭为柳元
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筹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建安县: 筹岭镇在 “府东南百二十里。宋建炎中置筹岭寨于筹岭上。元改为巡司。明洪武四年改置于岭下龙门桥头,即今司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