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六都护府

六都护府

唐开元、天宝时安西、北庭、安北、单于、安东、安南六都护府的合称,用以统辖诸羁縻府、州,控制各降附部落、属国。安史乱后渐次撤废, 自贞元以后但存单于、安南两府,会昌中又改单于为安北。


唐代自贞观年间初设安西都护府、燕然都护府后,续有增改分并,至开元、天宝时,西有安西、北庭两府,北有安北、单于两府,东有安东府,南有安南府,合称六都护府;用以统辖诸羁縻府、州和各降附部族、属国。安史之乱后,渐次撤废,贞元以后仅存单于、安南两府,会昌中或末又改单于为安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苕溪

    ①一名苕水。即今浙江省北部注入太湖之苕溪。为本省七大水系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湖州乌程县: “霅溪水一名大溪水,一名苕溪水,西南自长城、安吉两县东北流,至州南与余不溪水、苧溪水合,又流入太湖,在州北

  • 安生原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引《旧经》称:“土地沃饶,有西河之美者,惟安生原耳。”

  • 渃水

    亦作诺水。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通江县: 渃水 “在县治西,源出陕西南郑县之青石关,经众山中,流入县界,南流而东,折注于达州之渠江。亦曰宕水。亦曰诺水”。

  • 波罗城

    ①即今河北隆化县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卷67: 波罗城,“城东南有黄姑屯,即波罗河屯,西为行宫,有巡检千总驻守”。②即辽上京临潢府城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(林东镇) 南沙里河注入乌力吉沐沦河处。《清一

  • 黑松林关

    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松潘卫东有黑松林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松潘卫: 黑松林关 “在司东七十里。地多黑松,因名。一名松林堡”。

  • 阜城门

    即今北京城阜城门。为明清北京城西垣偏南的一门。本元大都城平则门,明正统四年 (1439)重修后改名阜城门。1968年城门被拆除。

  • 铜锣江

    又名蛇溪。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五里至袁江会口段之赣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蛇溪 “俗呼为铜锣江”。

  • 鲇鱼洲

    在今江西高安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鲇鱼洲 “在高安县东二十五里,当锦江水口之冲。水流突起,竹木萦回,为县之胜”。

  • 中坝麦马

   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吉曲上流。

  • 东明园

    即东苑。为金代皇家御园。在金中都(今北京市)皇城内东垣内侧迤南,西邻宫城东垣,北至东华门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