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溪镇

兰溪镇

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兰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福建省上杭县东南部、黄潭河东岸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厚里岗,人口350。兰溪一称兰家渡。传昔蓝氏捐船渡客,名蓝家渡,后衍为今名。1961年由兰稔公社析置兰溪公社,1984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产稻、烤烟、松、杉。有化工、造纸等厂。杭永公路经此,水路通峰市。(2)在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溪潭坳,人口 8080。镇以溪名。传昔日此溪两岸兰草丛生,故名。汉时成集。1949年为兰溪区,1956年改为兰溪指导组。1957年仍名兰溪区。1958年改为兰溪公社。1984年改置兰溪镇。2001年六神港乡20个村并入。地处浠水河末端,西南面襟长江。主产稻、棉花、小麦等,盛产淡水鱼、甘蔗。有造船、水泥等厂。是浠水、罗田、英山三县物资重要集散地。长江有客货码头,有公路通浠水、罗田、英山。(3)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东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路,人口 5730。镇因溪名。1951年置兰溪镇,1958年属兰溪公社,1974年复析置兰溪镇。1984年兰溪乡并入。产稻、鲜鱼、湘莲。有酿酒、农机、弹簧、大米加工、鞭炮、服装等厂。有大型集市。公共汽车通市区。古迹有清建枫林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盖竹

    即今福建建阳县东盖竹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 建安八年 (203)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,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,同出馀干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齐王开运元年 (944),南唐将查文徽击建州,“自建

  • 大防山

    即大房山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。 《水经·圣水注》:防水“出(良乡)县西北大防山南”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1:“自元改建房山县,大防之名遂熄。”今称大房山。即“大房山”。

  • 清川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马盘县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乾元初属龙州。南宋端平三年 (1236) 废。元初复置,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废入龙州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

  • 己吾县

    ①东汉永元十一年(99)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南三十九里己吾城。西晋初废。北魏复置。东魏兴和中,徙治平石城(今河南夏邑县境),属马头郡。北齐废。②北魏侨置,属楚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

  • 临清县

   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 (童村)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贝州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宋属大名府,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镇。旋复置

  • 普陀山

    ①或作补陀落迦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。宋 《宝庆四明志》 卷20昌国县: “普陀洛迦山在东海中,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。” 今系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。“普陀洛迦”,梵文意为 “小白

  • 达兰达巴

    又作答兰答八思(蒙古语,意为七十岭)。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车车尔勒格南、鄂尔浑河支流吉尔马台河上源,杭爱山北麓。应即吉尔马台河源处的苏巴尔汉海尔罕山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太宗六年(1234)五月,“大会诸

  • 杉青堰镇

    在今浙江嘉兴市杉青闸路中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杉青闸镇“在府北杉青堰……明初置”。

  • 上亭驿

    亦名郎当驿、琅珰驿。唐置,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五十里上亭铺。南宋魏了翁《题上亭驿》诗:“红锦绷盛河北贼,紫金盏酌寿王妃。弄成晚岁郎当曲,止是三郎快活时。”

  • 益褪河

    即今吉林辉南、海龙等县境之一统河,为辉发河支流。《金史·阿徒罕传》: “后与乌论石凖援照散城,阿徒罕请乘不备急击之,遂夜过益褪水,诘朝,大败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