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辛集
即今安徽利辛县治。清乾隆《颍州府志》卷2作利现铺。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作利见。1964年于此设利辛县。
即今安徽利辛县治。清乾隆《颍州府志》卷2作利现铺。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作利见。1964年于此设利辛县。
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茫荡洋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上杭县: 茫荡洋山在 “县南百里。磅礴数百里,当上杭、永定两县之界。峰峦崭绝,人迹罕至。西南通程乡,东通漳州,奸民常据为窟穴,急则逃入于广”。
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境。元改嶍峨州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所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为嶍峨州。
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柘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饶平县: 柘林寨 “在县南大尖峰西南。有柘林澳,西北去府城百三十里,置寨于此,为戍守要地。《海防考》,柘林波连南澳,跨闽粤之交,海寇恒窥伺于此,往来
在今江西浮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猴滩,“ 《闻见录》: 由景德镇出县北石鼓岭,至猴滩,达祁门县”。
①在今陕西定边县北五十步长城口。《明史·王崇古传》:隆庆三年(1569),鞑靼“吉能犯边,为防秋兵所遏,移营白城子。(雷)龙等出花马池、长城关与战,大败之”。即此。②又名东关门。明嘉靖十年(1531)
又名大赌咒河。即今黑河,在越南境。《清一统志·开化府》: 赌咒河 “在 (文山) 县南二百四十里,与交趾接界。《旧志》: 系蛮夷立誓各不相侵之处”。中法划界时,明确 “大赌咒河又名黑河”( 《中外条约
北魏置,属中部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七十里石堡村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①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龙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清县:龙江在“县东南十里。其上流为县城南之龙首河,汇诸溪而东南广五里,初名螺文江,宋邑人林栗改今名,下流合海口江。……又东十余里入海”。②又名蜀水。亦即《
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宿迁县:白鹿湖“在县西南五十里, 由小河入泗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茫部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芒布城(今云南镇雄县西南七里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十六年(1383)改属四川布政司。十七年(1384)升为军民府。嘉靖五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