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碚管理局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,1949年废入巴县。
1942年由四川省嘉陵江三峡实验区(今属重庆市)改置(县级)。该实验区系由四川省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的北碚镇,江北县(今重庆市渝北区)的文星、二岩、黄桶三镇及璧山县的澄口镇析出设置。驻北碚镇(今重庆市北碚区)。1949年仍为北碚管理局,1950年改为北碚行政管理处,隶重庆市,1951年设北碚市并为川东行署驻地。1952年行署撤销,改北碚市为重庆市第六区,1955年更名北碚区。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,1949年废入巴县。
1942年由四川省嘉陵江三峡实验区(今属重庆市)改置(县级)。该实验区系由四川省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的北碚镇,江北县(今重庆市渝北区)的文星、二岩、黄桶三镇及璧山县的澄口镇析出设置。驻北碚镇(今重庆市北碚区)。1949年仍为北碚管理局,1950年改为北碚行政管理处,隶重庆市,1951年设北碚市并为川东行署驻地。1952年行署撤销,改北碚市为重庆市第六区,1955年更名北碚区。
北宋元祐二年(1087)置,属莒县。即今山东日照市。金改置日照县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日照。北宋元祐二年(1087年)置。
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八里青冢村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 “窦皇后亲蚤卒,葬观津。” 《索隐》 引挚虞注 《決录》 云: “窦太后父少遭秦乱,隐身渔钓,坠泉而死。景帝立,太后遣使者填父所坠渊,起大坟于观津
在今江西东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东乡县:三港水“在县治东南。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,其上源合白莲、青田二港, 因名。绕县东,又东北入安仁县境,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
秦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即今广东四会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57:“四会者,东有古津水,南有浈江,西有建水,北有龙江,四水俱臻,因以为名。”汉属南海郡。南朝宋元嘉中改属绥建郡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
在今北京市宣武区牛街。建于辽统和十四年(996)。明正统七年(1442)重修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又大修一次。主要建筑有礼拜殿、邦克楼、望月楼、碑亭等。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式, 内部装饰有
即今四川筠连县西北筠连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定川溪 “在县治西北。乱流自山而下,汇积成溪,其下流入石门江,注于大江”。
北宋置,属同谷县。在今甘肃成县西。(1)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坎,人口 4500。1935年海城县取“西部安宁”之意命名西安村,沿用至今。1951年属盘山
即今哈萨克斯坦南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之咸海。《元史·郭宝玉传》 作大盐池。
即大招寺。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。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,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。据藏史《贤者喜宴》记载:“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……”逻娑即今拉萨;白
清置,属盖平县。即今辽宁大石桥市西南铁岭屯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顶山堡” 条下:“铁岭屯堡在 (盖平) 县北五十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