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镇庙

北镇庙

又名山神庙。在今辽宁北宁市城西三里山坡上。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》载:北镇庙“在广宁县西医巫闾山之阳,去山五里余,距城三里余。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,《周礼·夏官职方氏》:东北曰幽州,其山镇曰医巫闾。隋开皇十四年,诏就山立祠。唐开元中,封广宁公。辽、金加王号。元大德二年,封贞德广宁王。明改称北镇医巫闾山之神。本朝因之。旧庙毁于元季,明永乐十九年敕建,成化间重修”。现存各殿都是明、清时所建。建筑群从岗下到岗顶依天然地势排列,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,绿琉璃瓦顶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梁坊上有彩绘,殿内东、西、北三面墙壁画有星宿人物三十二个。庙内还有山门、神马门、钟楼、鼓楼、御香殿、更衣殿、内香殿、寝殿(后殿)等。庙内的元、明、清碑刻四十五方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辽宁省北宁市区西2.5千米的山坡上。原为医巫闾山的山神庙,现为全国五大镇山庙中保存较好的一座。建于金代,元、明、清重修。现存各殿为明、清时所建。建筑群依山而建,南低北高,五重大殿南北成行,布局深远,规模宏大。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,绿琉璃瓦顶,九架梁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檐下用双昂五跴斗栱,梁枋上有彩绘,殿内东、西、北三面壁画有星宿人物32个。另有山门、神马门、钟楼、鼓楼、御香殿、更衣殿、内香殿、寝殿(后殿)等建筑和元碑11方、明碑9方、清碑25方,告祭碑、皇帝题咏刻石及重修庙宇碑记,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。庙东邻为清乾隆皇帝所建“行宫”遗址,为清代皇帝东巡盛京祭祖或祭祀闾山的驻跸之处。遗址东北隅存“棋盘山”残迹,相传是当年乾隆皇帝弈棋之处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北镇庙御香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琼布拉克鲁

    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额巴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“琼布拉克鲁族,百户一员,住牧鄂江地方。”

  • 开平卫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,属北平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。宣德五年(1430)移治独石堡(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),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

  • 平井县

    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属和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九十里。以平井盐井为名。北周废。

  • 邓埠镇

    ①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六十里定埠镇。南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。乾道四年正月差官收税。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高淳县:“邓埠即古东坝镇,亦曰

  • 汤山城

    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汤山城镇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9:汤山城在“(凤凰)城东五十里”。

  • 平定军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置,治所在平定县(今山西平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、昔阳等县地。金大定二年(1162)升为平定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置,治广阳砦(今山西平定县东南)。四年

  • 小竿寨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亦派兵戍守。

  • 万松县

    北宋政和四年(1114)置,为兑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。为兑州治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为靖远寨。

  • 乌坵

    一作乌丘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乌丘屿。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,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。分大丘、小丘两屿。两屿东西并列,相距约二里,大丘在西,小丘在东。因形状象乌龟,故名。大、小乌丘亦名大龟、小龟。岛上丘

  • 枣庄市

    1946年由枣庄矿区行政办事处改置,治枣庄 (今山东枣庄市)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,改设枣庄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,并入峄县。在山东省南部。面积 4552 平方千米(市辖区 3067 平方千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