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洞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3:“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,中有石台高三尺许,周回可四合抱。台上生成一池,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,池心生石一拳,形如柿。洞顶生石莲一, 巨朵匝小花甚夥, 巨莲与石柿上下相准,莲心滴水正落柿上,铿然作瑟声,永久不涸。”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上方山兜率寺南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卷3:“华严师初开山时卓锡于此,中有石台高三尺许,周回可四合抱。台上生成一池,池之轮廓如马齿之环匝,池心生石一拳,形如柿。洞顶生石莲一, 巨朵匝小花甚夥, 巨莲与石柿上下相准,莲心滴水正落柿上,铿然作瑟声,永久不涸。”
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。明杨荣《北征记》: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朱棣北征,五月“丁丑次环州。戊寅,次双塔。己卯, 次开平”。②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双塔“在卫东
①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金人遣同知海州事蒙恬镇国以兵万余取海州,抵州北二十里新桥。胜帅兵出迎之,设伏于隘,阵以待。众殊死战,伏发,贼大败”。②即今浙江
即今甘肃夏河县治。因拉卜楞寺而得名。1926年于此设拉卜楞设治局。1928年改置夏河县。在甘肃省夏河县西部、大夏河上游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,有汉、藏、回等族。“拉卜楞”
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作“嘉吴”。《梁书·王茂传》:“高祖义师起,……每遣茂为前驱,师次郢城,茂进平加湖,破光子衿、吴子阳等。”古湖名。又作茄湖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。南朝齐中兴元
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世亦谓之重泉水也。又径七贤祠东,左右筠篁列植,冬夏不变贞萋。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、中散大夫谯国嵇康、晋司徒河内山涛、司徒琅玡王戎、黄门郎河内向秀、
①又名浮云山。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,接奉新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华林山“在县西南五十里,昔浮邱公隐居之所。今南峰号为浮邱岭。吴猛于此山立坛,基址临道,其山三峰耸峻,高险危秀,周回百里”。《
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。本名普利寺,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,世号洞山宗。元末毁。明重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修。
①西晋泰始三年 (267) 分扶风郡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 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、户县以西,宝鸡、兴平二市以南,秦岭以北地。北魏太平真君中废。②东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②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盘龙碛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径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,有盘石广
在今山西寿阳县西,接榆次市界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天会四年(1126),“宋种师中以兵出井陉。癸酉,完颜活女败之于杀熊岭,斩师中于阵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寿阳县西。《宋史纪事本末》:北宋靖康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