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容县

华容县

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周家咀关西三里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废。后复置。北周废。

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南安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华容县东二里赵家湖侧。大业初属巴陵郡,十年(614)移今治。唐属岳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容城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容县,移治今华容县东南十五里檀子湾。北宋至和元年(1054)还治今华容县。元属岳州路。明、清属岳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(一说在监利县北)。属南郡。南朝陈废。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曹操兵败赤壁,取道华容北归。梁太清二年(548年)封杜幼安为华容县侯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北部、长江南岸,北邻湖北省。属岳阳市。面积 1610 平方千米。人口71.4万。辖14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汉为孱陵、华容县(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华容故城)地。三国吴(一说西晋)析孱陵县置南安县,治今城关镇,属南郡。西晋称安南县,属南平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华容县,因袭相近今湖北省界汉华容县之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华容县:“取古华容城以名之。”初属岳州,大业中属罗州,后属巴陵郡。唐属岳州或巴陵郡。垂拱二年(686年)改称容城县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华容县;次年县治迁至潭子湾(在今县城东南)。北宋至和元年(1054年)迁回今城关镇。元属岳州路。明、清属岳州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常澧专区,1950年属常德专区,1962年属益阳专区。1964年属岳阳专区,1968年属岳阳地区,1986年属岳阳市。地处洞庭湖平原北部,地形以平原为主。长江向洞庭湖分流的华容河、藕池河东支呈西北—东南向流贯县境,并分出众多支汊,串联大小20多个湖泊,构成江南水乡景观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棉花、苎麻、黄麻、豆类为主,盛产鲜鱼、蚕茧、莲子、甘蔗、茶叶。林产有杉、柳、桑、竹等。矿产有花岗石、高岭土。工业有丝织、油毡、酿酒、化肥、农机等。有岳常、华石等公路。长江、华容河、华洪运河常年通航。纪念地有华容烈士陵园。古迹有车轱山、七星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西周诸侯国。妘姓。后入于齐。在今山东即墨市西六十里壮武故城。《左传》:隐公元年(前722),“纪人伐夷”。杜注:“夷国在阳城壮武县。”②又名夷城父、城父邑。春秋时陈邑,后为楚邑。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

  • 喀什艾提卡尔礼拜寺

    明景泰年间建。在今新疆和田县。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。

  • 良禾岭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南境,接祁门县界。明嘉靖《池州府志》卷1:良禾岭“在(建德)县东四十五里。径入祁门。下五里有龙池洞,高敞如室。前有三石,池水注悬崖,如瀑布然”。

  • 多祥河市

   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南六十二里多祥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沔阳州(治所在今仙桃市西南沔城镇)东北有多祥河市。

  • 新洲

    一名薛家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大江中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“新洲一名薛家洲,去城北四十里。今幕府山相对有上新洲、下新洲。” 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 太平元年 (256),吕据欲讨孙綝,綝遣

  • 狄丘冶

    即秋丘冶。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5徐州:利国监“本徐州之狄邱冶务烹铁之所。至皇朝升为利国监以董其事”。

  • 格德尔古河

   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北素梭郭勒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 柴达木河 “西北流,格德尔古河、乌兰乌苏河、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”。

  • 冶亭

    即冶城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。《宋书·刘钟传》:刘钟“领石头戍事……冶亭群盗数百夜袭钟垒,距击破之”。即此。即“冶城(1)”。

  • 石砚山砦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石砚山砦,“瑶寨也。正德中,封川之石砚、大和、鸡峒山瑶,纠合开建大玉、小玉、大台,贺县峒金、上峒、下峒等巢,封川归仁、文德二乡,大滑脑、洪秋、南吉、大贺、

  • 宁济桥

    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宁洋县:宁济桥“在县城(今双洋镇)南。万历五年建,长十八丈,寻圯。九年重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