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义州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次年 (628) 复置,改为义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南义州,次年废。六年(973) 复置。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改为南仪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及藤县东南部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次年 (628) 复置,改为义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南义州,次年废。六年(973) 复置。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改为南仪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及藤县东南部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南乌来乡。原为高山族泰雅人乌来社。“乌来”系番语温泉的音译。乌来温泉为台湾北部著名温泉之一,附近并有瀑布,故为游览胜地。
即华清宫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营建,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。咸亨二年(671)改名温泉宫。即“温汤宫”。
亦作塔米儿河。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支流塔米尔河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 二年(1230) 春,“帝与拖雷猎于斡儿寒河。……夏,避暑于塔密儿河”。又作忽尔班达弥尔河 (见欧阳玄 《圭斋集》 卷11
一作姑墨州都护府。唐龙朔元年(661) 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怛没国怛没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捷尔梅兹)。8世纪中废。即“姑墨州都督府”。
①今福建北部交溪上源之一寿泰溪之支流。源出浙江泰顺县西,东南入寿泰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白溪在“县西四里。出天关山,绕城西而南,经县南十五里文笔峰下,西南流达福建寿宁、宁德县境,入于海”。②在
西夏置,为十二监军司之一。治所在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。以辖甘、肃二州而得名。后废。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,以辖甘、肃两州得名(“甘肃”之名以此为最早)。治甘州(今甘肃张掖市)。
古名瓦官水。为湘江支流。源出今湖南湘乡市北,东流经宁乡县东南部、湘潭县北部,至长沙市南入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: 靳江 “在善化县西南二十里。自宁乡县流入,至此注于湘江。《志》 云:水流经楚大夫靳
原为堆噶尔本所辖牧区部落。在今西藏革吉县境。1960年以革吉、亚热、邦巴、雄巴等牧区部落设革吉县,驻那坡。
明置,属平武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东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武县: “东北有明月关巡检司。”
南朝齐改晏官县置, 属汶山郡。 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梁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