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安岩

南安岩

在今福建武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武平县: “南安岩在县南八十里。形如狮子。中有二岩,南岩窈窕虚明,石室天成; 东岩差隘,而石龛尤缜密,其中泉石种种奇胜,俗呼龙穿洞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渎堰

    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

  • 抚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抚州路为临川府,不久又改为抚州府。治所在临川县(今江西临川市)。明初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、金溪、资溪、崇仁、乐安、宜黄等县地。万历后略有缩小。1912年废。元至

  • 黄家庵 (菴) 街

   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南黄庵乡。民国 《全椒县志》 卷1: 黄家菴街 “距城六十里,长百余步”。

  • 林关口

   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上林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林关口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林管山下,路通灵丘县。景泰初,徙平岭关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桑披寺

    亦名萨木配林寺、中厢城桑披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建,在今四川乡城县西南。系里塘安抚司境内较大剌嘛教寺院。《清史稿·锡良传》: 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,赵尔丰讨理瑭土司,进攻桑披寺,“尔丰以

  • 克勒底雅河

    即今新疆于田县境之克里雅河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克勒底雅河“在和阗东。源出克勒底雅城东北山中,南流经城东行二百余里,通叶什勒池”。

  •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

    亦称晋冀鲁豫边区。位于同蒲路以东,津浦路以西,陇海路以北,正太 (今石太)、德石路以南的广大地区,包括太行、太岳、冀鲁豫、冀南四个区。1937年11 月,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入太岳和太行山区,开展游击战

  • 阳人聚

    即战国阳人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梁县:“阳人聚,秦灭东周,徙其君于此。”即“阳人城”。

  • 梵音水

    在今四川汉源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黎州安抚司: 梵音水“在司城南一十五里。俗传唐僧三藏至此,持梵音而泉涌出,故名。色如米沈,味甘。宋政和间,太守宇文侯过而饮之,曰佳泉也,易名粲玉泉。泉南数十步有二巨

  • 南甸府

    蒙古改南甸路置,元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囊宋。辖境相当今云南梁河县地。明初为南甸宣抚司。蒙古置南甸路,后改为南甸军民府。属云南行省。治今云南省梁河县东北曩宋。辖境在今云南省梁河县一带。明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