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集
即今安徽濉溪县南,浍河南岸之南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 南平集,“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,并设照磨驻此。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,照磨裁”。
即今安徽濉溪县南,浍河南岸之南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 南平集,“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,并设照磨驻此。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,照磨裁”。
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小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小河寨巡司“在武进县西北九十里,孟河闸东。宋置小河寨于小河村。元改置巡司。明嘉靖三十二年移孟河堡”。北宋置,即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小河。元、明置巡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废。
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羊林千户为杨林县,属嵩明州。治所在杨林城(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城东门内有石如羊形,故又作羊。唐有羊林部落,即此地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嵩明州
①清置,属五台县。即今山西五台县西南二十五里东冶镇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圣祖玄烨西巡经此。②即今山西阳城县东南东冶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东冶镇“在阳城县东南五十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移拦车镇同
岛名。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八年(前219),“遣徐市以童男女数千人,入海求仙人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亶洲在东海中,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,止在此洲,共数万家,至今洲上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瓦室镇。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2:瓦石铺“离城五十里”。1933年川陕省瓦室市苏维埃驻此。
即今云南施甸县北水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水眼土巡检司。
即北楼口。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。
1913年由陇东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平凉县 (今甘肃平凉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环县、镇原、平凉、华亭以东和静宁、庄浪、张家川3县及宁夏固原地区所属诸县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陇东道改名,治平凉县
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。旧属永胜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