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头镇
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六里口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行唐县图:西北有口头镇。
在河北省行唐县北部。面积13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口头,人口1780。为县内四大古集镇之一。地处郜河谷地山口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。有铸造、蜜枣加工、石料、酿酒、修配等厂。公路通龙州。
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六里口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行唐县图:西北有口头镇。
在河北省行唐县北部。面积13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口头,人口1780。为县内四大古集镇之一。地处郜河谷地山口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。有铸造、蜜枣加工、石料、酿酒、修配等厂。公路通龙州。
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北红星乡 (热当坝)。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热当寨土百户。
又名武阳渡。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东南武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昌县 “武阳水” 条下: “武阳渡一名辟邪渡。”
①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罗城县:西江水“出县西银村,南流入于庆远之龙江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礼县:西江水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
即苍梧。指今湖南南部、广东西北部及广西东北部广大地区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后旗: “牧地在大通河南岸,青海正北。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,南至和洛海,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,
在今湖北鹤峰县东南百余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鹤峰直隶厅:“山羊隘旧属湖南慈利县,雍正时来属,设巡司驻之,后移白果坪。”
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刘季尖“在县南五里。尖者岭也。相传汉高曾登此,下有汉王岩”。
在今吉林抚松县西南,为长白山一支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纳秦窝集“在(吉林)城南七百三十里、长白山之北。崇冈叠嶂,茂树深林百余里。城南诸河多发源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南坪县西一百四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钳川县: “有钳川山。” 县以山为名。《元和志》 卷22钳川县: “钳川神祠去县西北十里。水、旱人祈请焉。”
在今江苏沛县西南前马村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马村集“在沛县西南二十七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