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古州

古州

①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治所在乐预县(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、贵州从江等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古乐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古州。后废。

②即保州。治所在定廉县(今四川理县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保州:“本奉州云山郡……后又更名古州,其后复为保州。”

③北宋置,属黔州,为羁縻州。治所即今贵州榕江县。后废。

④亦作谷州。辽置,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河注入牡丹江处古城。


(1)古州名。(1)唐乾元元年后改保州置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北一带。《新唐书·方镇表》:永贞元年(805年),西川节度增领古州,即指此。其后仍为保州。(2)唐岭南道所领古州,约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,确地无考。《资治通鉴》:神龙二年(706年),流“(崔)玄于古州,子弟年十六以上,皆流岭外”,指此。(3)契丹置,故址约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境。元又作谷州。明仍为古州。后废。(2)村名。在陕西省宜川县北部。属牛家佃乡。人口100。因系西魏汾州、丹州及唐丹州故城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陌底渡

    又名郖津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五里陌南镇南,黄河渡口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掺八里

    即彰八里。即今新疆昌吉市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 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“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,进与力战,众寡不敌,军溃,进被擒。从至掺八里,遁还”。

  • 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

    元至正六年 (1346) 改散毛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元至正六年(1346年)改散毛府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

  • 陡门墟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北陡镇。为海防要地。清有炮台,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养龙坑

    在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 养龙坑 “在 (养龙坑长官) 司旁。两山夹峙,潴流其中,泓渟渊深,龙藏其下。春初牧牝马其侧,多产龙驹”。

  • 抚顺关

    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治所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南二十里关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沈阳中卫:“东北有抚顺千户所,……所东有抚顺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沈阳中卫:抚顺关“在抚顺所东二十里。置马市于此”。

  • 五龙原

    亦名五陇阪。在今陕西彬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新平县:五龙原“在县南三里。原侧有五泉水,因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),“世民与虏遇于豳州,勒兵将战。己卯,可汗帅万余骑奄至城西,陈于五陇阪”。

  • 三亭

    战国魏地。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:“王稽知范睢贤,谓曰:‘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’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

  • 常宁镇

    北宋置,属句容县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四十里南镇街村。明弘治 《句容县志》 卷1: 常宁镇“在县治东南四十里茅山乡崇禧宫西,又有北镇相去十里许玉晨观西。天禧元年以镇置寨。有巡检司税课局。今废”。(1)古

  • 明郭宗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十五里老营乡。为大小金川北路要隘。《清史稿·海兰察传》: 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 十二月,“进攻明郭宗,突入寨门,焚转经楼,直捣美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