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如
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,将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(亦作藏如拉)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思藏四如。叶如是藏文音译,意为“右翼(部)”,其区域东至沙克,南至聂那,西至且玛拉,北至曲那,以香地区的雄巴擦(今西藏南木林县境)为中心,大致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北面的日喀则地区辖北部各县。吐蕃灭亡后原建制废,叶如与如拉合称藏,即后藏。
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,将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(亦作藏如拉)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思藏四如。叶如是藏文音译,意为“右翼(部)”,其区域东至沙克,南至聂那,西至且玛拉,北至曲那,以香地区的雄巴擦(今西藏南木林县境)为中心,大致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北面的日喀则地区辖北部各县。吐蕃灭亡后原建制废,叶如与如拉合称藏,即后藏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毛女峰之东北。东汉张楷居此。楷字公超,故名。又名雾谷,亦名雾市谷。以公超能为五里雾而得名。《宋史·隐逸上·陈抟传》:“端拱初,忽谓弟子贾德昇曰: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,吾将憩焉。”即
即今云南弥勒县东南九十二里江边乡。清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弥勒县东南有江边塘。
元北境部族,又译乞儿吉思、怯里吉思等。即唐代黠戛斯。居地在今俄罗斯萨彦岭以北叶尼塞河上游流域。元太祖遣术赤率军征服其地,后划为拖雷家族领地。元世祖置益兰州等处五部断事官分治北境,吉利吉思为其辖部之一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①即武担山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北隅北较场。《寰宇记》 卷72华阳县: “武担山在府西北一百二十步。一名武都山。”②即古紫岩山。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4汉州: 武都山 “在绵竹县。即蜀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1912年改为安化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分思恩县北部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。辖境相当今
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四里因远坝子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113元江府:因远山“在府城西四十里”。元属元江路。明改因远罗必甸长官司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。西汉属桂阳郡。隋省入临武县。唐咸亨二年 (671) 复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蓝山县。②东汉建安元年 (196
又称香妃墓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君山上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),“浮江,至湘山祠。逢大风,几不得渡。上问博士曰:‘湘君何神?’博士对曰:‘闻之, 尧女,舜之妻,而葬此。”’墓为
在今河南镇平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镇平县: 遮山 “峦岫迢峣,沟涧深阻,遮隔前后,故名。《志》 云: 汉世祖初起义师,兵败,为王莽兵所追,此山遮隔,竟不能及,因曰遮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