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喇沁左翼旗
即喀喇沁左翼旗。旗府驻地公营子 (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)。
即喀喇沁左翼旗。旗府驻地公营子 (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)。
唐建,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呼延村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 崛寺“在府城西北四十里。唐贞元中建,有李克用父子题名刻石”。后改名多福寺。宋末毁于兵火。明洪武间重建。现存
春秋燕都。在今河北雄县西北。《世本》: 燕“桓侯徙临易”。战国称易。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。春秋时曾为燕国都。《世本》:燕“桓侯徙临易”,即此。战国时又称易。
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同口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安州图:东南有同口村。
唐武德五年(618)于代州设总管府,七年(624)改为都督府。治所在代州(今山西代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、五寨以北及河北阳原、蔚县、尚义,内蒙古兴和、察哈尔右翼前旗、丰镇等市县间地。唐武德元年(61
即牛满河。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支流布列亚河。《清高宗实录》卷743:乾隆三十年(1765)八月癸亥,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:“往探纽曼河源之协领阿迪木保称:自黑龙江入纽曼河,复经西里木第河,入乌默勒河
四川省的简称。唐至德二年(757)分剑南节度使为东西川两节度使,合称两川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)并两川置西川路,开宝六年(973)析置峡西路,合称为川峡路。咸平四年(1001)又分为益、利、梓、夔四路
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白石关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连山厅图:西北有白石关汛。
西魏置,治所在阳安县 (今四川简阳市西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1: 资州 “取资水为名”。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徙治资阳县 (今资阳市)。隋开皇七年(587) 又徙治盘石县 (今资中县北三里)。大业
即郱。春秋纪地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临朐县注: “应劭曰: ‘临朐山有伯氏骈邑。’”古邑名。又作郱,春秋纪邑,后为齐国大夫伯氏邑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。所谓管仲夺伯氏骈邑三
在今浙江杭州市内。是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 (1874) 创办的国药店。它与北京同仁堂并称为我国南北两家国药老店。现存建筑有二进,一进营业,二进制药。建筑的木构件均选用银杏、樟木,梁枋、隔扇、裙板雕饰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