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即陶唐氏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 “尧都平阳,于 《诗》 为唐国。”

②商伐方国。祁姓。相传为尧的后裔。故址在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唐城村。为周成王所灭,后为其弟叔虞的封地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 “武王崩,成王立,唐有乱,周公诛灭唐。……于是遂封叔虞于唐。唐在河、汾之东,方百里,故曰唐叔虞,姓姬氏,字子于。” 春秋后迁都鄂邑 (今山西乡宁县)。

③夏、商邑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子产曰: “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。……迁实沈于大夏,唐人是因,以服事夏、商。其季世曰唐叔虞”,指此。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南。

④周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”。杜注: “唐,属楚之小国,义阳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。” 《史记·楚世家》 谓 “楚昭王灭唐”。

⑤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隐公二年 (前721),“公及戎盟于唐”。杜注: “鲁地。高平方与县西有武唐亭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认为,唐或棠即今山东鱼台县旧治 (县西旧城集) 东北十二里之武唐亭。

⑥春秋周地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三年 (前519),“尹辛败刘师于唐”,即此。

⑦一作阳。春秋北燕地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二年 (前530),“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”。即此。经文作 “”。


(1)即陶唐氏,传说中远古部落名。居于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),尧为其首领。《帝王世纪》:尧都平阳,于《诗》为唐国。(2)古国名。(1)商代方国。相传为祁姓,尧的后裔。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唐城村,一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为周成王所灭,后为其弟叔虞封国。后以尧墟南有晋水,改称为晋。(2)姬姓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公元前505年被楚所灭。(3)古邑名。(1)又称棠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。《春秋》隐公二年(前721年):“公及戎盟于唐。”即此。(2)又作阳。春秋北燕邑。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北。鲁昭公十二年(前530年),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款于唐,即此。(3)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年):“尹辛败刘师于唐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通桥

    ①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)建,在今河北赵县西门外清水河上。长32米,宽7.7米,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与赵州桥(大石桥)相似,有小石桥之称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②又名八里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。为通

  • 通海所

    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通海守御千户所,属临安卫。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。清康熙七年(1668) 废。

  • 萨勒图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达直隶厅: “有烟土屯、小河子、喇嘛甸、萨勒图、安达五车站。” 1965年安达市迁治于此,改名大庆市。

  • 遮留谷

   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阿沟。 前凉张骏部将张植击败焉耆王龙熙于此。《晋书·四夷传·焉耆国》: 张骏遣沙州刺史杨宣率众疆理西域,龙熙 “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石母山

   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蒙化府:石母山“在府城北七十里。产石黄(《方舆纪要》作“出石黄及雄黄”),下有泉,为赕中溪,南入罗盘江”。

  • 经棚设治局

    1913年析克什克腾旗置,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(经棚镇)。次年升为经棚县。原属直隶省多伦直隶厅辖境,1914年1月划归热河特别区域,7月置局。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经棚镇

  • 下察隅

    在今西藏东南部。东邻缅甸,南邻印度,西界区域名称珞渝。“下察隅”藏语意为杂人居住的下谷。主要居民是藏族和僜人。地势北高南低,河谷地区受印度洋暖流影响。森林资源丰富,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,有多种野生动物,

  • 酒店镇

    即陈酒店。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西北二十八里四安镇。旧属南通县,为石港盐场入县孔道。在陕西省汉阴县西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7110。镇人民政府驻酒店垭,人口250。相传有人在山垭开酒店,故名

  • 建忠郡

    北魏永安元年 (528) 置,属北雍州。治所在三原县 (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)。永安元年(528) 随县移治今陕西三原县北清水峪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三原县地。北周建德二年 (573) 废。北魏孝昌三年(

  • 渚水驿

    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清水驿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安定县: 渚水驿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《舆程纪》: 自县西北六十里至秤钩湾驿,又六十里至渚水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