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善阐府

善阐府

唐南诏劝丰祐时置,为南诏别都。又称上都。治所在善阐城 (即今云南昆明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昆明市区附近地区。宋大理时亦为陪都,为八府之一。辖境约当今昆明市及易门、禄丰、嵩明各县地。蒙古宪宗五年 (1255) 改置万户府。辖境缩小。至元七年 (1270) 改善阐路。


善又作鄯。南诏劝(券)丰祐时置,为善阐节度驻地。治今云南省昆明市旧城南关外。建极元年(860年)改为上都。大理时复为善阐府,为大理段氏八府之一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昆明市及易门、宜良、禄丰、嵩明等县地。蒙古宪宗五年(1255年)改置善阐万户府,辖境缩小,至元七年(1270年)改为善阐路,十三年改名中庆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落满

   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北洛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马平县: 嘉靖间,韦金田起事,“二十四年,督臣张岳等会兵征之,分三哨并进,破雷岩、同银、平田、落满、都博等巢”。

  • 陑山

    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尚书·商书 ·汤誓》: “伊尹相汤伐桀,升自陑。”伪孔传: “桀都安邑,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。陑在河曲之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46河东县: “雷首在河东界,此山有

  • 草坝场

    即今四川雅安市东南三十里草坝镇。民国 《雅安县志》 卷1: 慕义场 “俗呼草坝场。茶市”。

  • 羊山卫

    明洪武三年(1370)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。洪武九年(1376)改为大庸卫。

  • 阳山郡

    ①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置,属衡州。治所在含洭县(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)。南朝陈属西衡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置,治所在桂阳县(今广东连州市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

  • 桑植峒

    在今湖南桑植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桑植安抚司: 桑植峒 “在司境。《志》 云: 司自上、下峒以外,所辖凡十八洞: 桑植、美坪、朝南、那步、人士、黄河、鱼龙、夹石、若南、杆坪、蚕辽、全藏、柘山、栏岩

  • 西北路招讨司

    ①辽置,总领漠北阻卜 (达旦)诸部。治所在镇州建安军(可敦城),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。余靖《武溪集》卷17《契丹官仪》:“其西北招讨掌挞笪边事。”史愿《亡辽录》:“沙漠府,控制沙漠之北,置西

  • 象雄如

    西藏吐蕃王朝 (约629—842) 古地区名。吐蕃在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思藏四如,每个如各置 “东岱” (千户)十个。藏文史籍 《智者喜筵》 则称: 在乌思藏四如之外,

  • 沙窝集

    在今河南杞县西南沙沃乡。清乾隆《杞县志》卷4:沙窝社(驻地沙窝集)“距城三十里”。

  • 泸沽檄

    大理国泸沽县。即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卷下: “泸沽县曰泸沽檄,汉语水交流处。唐移嶲州于台登即此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