嗸笼答剌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嗸笼答剌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 (藏文版)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藏地区 (后藏) 六个万户中的襄万户相当于嗸笼答剌。襄万户应即嗸笼答剌的别称,其治所在今南木林县答刺境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嗸笼答剌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 (藏文版)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藏地区 (后藏) 六个万户中的襄万户相当于嗸笼答剌。襄万户应即嗸笼答剌的别称,其治所在今南木林县答刺境。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丹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阳县:“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,故凿之以败其势,截其直道,使之阿曲,故曰曲阿。”东汉属吴郡。三国吴嘉禾三年(234)改为云阳县。西晋太康二年(28
即浒墅关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里浒墅关镇。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下:“许市,在郡西二十五里。《图经》云:‘秦皇求吴王剑, 白虎蹲于丘上,遂西走二十五里而失,剑不能得, 地裂为池,因名其地曰虎疁,
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红庆河古城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天凤元年 (14),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及其妻伊墨居次云 (王昭君之女) “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虏塞下,告塞吏欲见和亲侯”。后 “莽遣和亲侯歙
亦名龙扶速山。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5广安军: 速山“在岳池县东四十里。按 《唐地理志》: 果州南充郡岳池县有龙扶速山,即此山也”。
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,属迪化府。治所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。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。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53年改名吉木萨尔县。古旧县名。清末由吉木萨尔分县改置,治吉木萨尔镇(今新
即今四川通江县北空山乡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“南山里十甲,由县东蒌峪溪至空山坝。”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,取得极大胜利,史称 “空山战役”。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于全宁路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。永乐元年(1403)废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于元全宁路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。属北平行都司。永乐元年(1403
辽置,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。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“(窦都)岭间行十余里,复北行原阜间,又十余里牛心山帐。牛心山毡帐西南距里河帐八十里。”
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6吉安府:天柱冈“在泰和县南二十里。屹若天柱,正当县治”。
辽置,在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孟子岭乡上石梯子村。一说在今迁西县北喜峰口。《辽史· 地理志》: 泽州 “有松亭关”。为燕京 (今北京) 至中京 (今辽宁宁城县西南) 必经之道。又 《宋史·刘敞传》: 敞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