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八渡
在今四川巫溪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宁县:四十八渡“在县东二百三十里。水流曲折,为行旅之阻,道出湖广房山县”。
在今四川巫溪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宁县:四十八渡“在县东二百三十里。水流曲折,为行旅之阻,道出湖广房山县”。
即今广东花都市(新华镇)西北赤坭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花县有“赤坭墟”。
清康熙三年 (1664) 分湖广省为左右两布政使司,左司仍驻武昌府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右司驻长沙府 (今湖南长沙市)。六年 (1667) 左司改名湖北省,右司改名湖南省。湖北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
亦作海都河。在今新疆和静县、焉耆回族自治县及博湖县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焉耆府:“开都河源出和屯博克岭,南流,经朱勒都斯山,分二支,复合扣克讷克水,折东南,纳赛仁木诸小水,南流径城西,汇于博斯腾淖尔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置,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广州路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、郁南、罗定、阳春、阳江以东之广东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置广东等处行中书省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
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白杨水“出逎县西山白杨岭下,东南流入濡水”。又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:白杨岭“岭多白杨树,故名。俗讹为白羊”。
战国秦厉共公二十一年 (前456) 置,秦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古城村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 频阳县 “城北有频山……县在山南,故曰频阳也。应劭曰: 县在频水之阳”。西汉属左冯翊。地居
一作姑蔑。春秋越地,在今浙江龙游县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姑末,今大末。” 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三年 (前482),“弥庸见姑蔑之旗”。《吴越春秋》:勾践之地 “南至姑末”。
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唐河县一带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 苏子谓楚王曰,“为主死易,垂沙之事,死者以千数”。《荀子·议兵篇》: “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,坚如金石,宛巨铁釶。惨如蠭虿,然而兵殆于垂沙,唐蔑死。”
十六国后凉改仓松县置,为昌松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北魏改名温泉县。北周复改昌松县。隋开皇初改为永世县,后复名昌松县,仍属武威郡。唐属凉州,乾元后陷于吐蕃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后凉改苍松县置,并置郡,
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3兴元府:汉山“在南郑县西南二十里。四峰八面,南接巴山,山有池水。昔大旱,居人张士伯祷此山,闻空中语曰:大雨由天,小雨由山。士伯遂送女山中自焚,有顷大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