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城

固城

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三十里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通三年 (531),魏普泰初,大都督侯渊 “讨刘灵助,至固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固城,当在中山城东北,安国城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“ 《旧志》: 禹治水时筑,屹然坚固,后人因名曰固城。”

②在今河北南宫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道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。胡注: “固城,当在冀州南宫县界。”

③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南固城镇。汉曾为溧阳县治。后县治迁徙,遂废。北宋为固城镇。

④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薛山下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,“桓和击魏兖州,拔固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滕县: 堌城 “盖南北朝时戍守处。或谓之五固”。

⑤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7扶沟县: “故固城在县西南,周回有水,势甚固,故为名。”


(1)古城名。(1)即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三年(531年),北魏将刘灵助引兵寇博陵以西,魏主命侯渊、叱列延庆征讨至固城,袭斩灵助,即此。(2)在今河北省南宫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路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,即此。(3)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。东魏属高平郡。梁天监五年(506年)萧及与北魏元恒大战于此,梁军败绩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河北省赵县城南部。属赵州镇。人口 1500。西汉名平棘,因村西平棘山得名。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封功臣林挚为平棘懿侯于此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为平棘县治,西晋县治迁棘蒲(今赵州)后改名南平棘,后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308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平邑县东北部。属柏林镇。人口 3280。据传,汉代即有居民。村在古颛臾国城址南侧,取《论语》“颛臾固而近于费”之意,名固城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山楂、苹果等。有砖厂、罐头厂及豆腐坊。董泗公路经此。村北侧有颛臾国旧址。(3)在河南省淮滨县北部。固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350。春秋时楚国在此筑城建仓,取名固城仓。清初起集,称固城集。1945年称固城镇,1949年简称固城。产小麦、稻等。有机械修理、水泥预制件、砖瓦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古迹有固城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儿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后卫。在今宁夏盐池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:井儿堡“嘉靖初,套寇由此撤墙入犯固原、平凉、泾州诸境,杀伤甚众”。

  • 汪吉昔博赤城

    元代建,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上游。《元史·明安传》:“明安将兵追击(布四麻等)于汪吉昔博赤之城。”即《经世大典·仓库官》所载和林宣慰司管内之昔宝赤八剌哈孙。

  • 蓟运河

    在今天津市宝坻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 蓟运河 “在宝坻县东三十里。其上流为梨河,发源迁安县之三屯营、芦儿岭; 一自蓟州之沽河; 一自三河县之泃河,至县东北三岔口合流,俗名潮河,亦名运粮河,又名

  • 烟台 (臺)

    ①今辽宁灯塔县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辽阳州图: 北有烟台。产煤。有烟台车站,南满铁路经此,有支线由此分出,东南达炭坑。后因与山东烟台同名,改名为灯塔。1980年设灯塔县。②本山东福山县地

  • 葛州

    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博赊港

   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龙塘镇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 “黄塘港” 条内: “博赊港在县东南四十里。其左为赤坎港。”

  • 神木县

    蒙古至元六年 (1269) 改云州置,属葭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东三里。明正统八年(1443) 迁治今神木县。清乾隆元年 (1736) 改属榆林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东

  • 丹水郡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丹水县(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)。北周废。

  • 洮安县

    1914年改靖安县置,属奉天省洮昌道。治所在白城子 (今吉林白城市)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50年改名白城县。旧县名。(1)原名靖安县,因与江西省靖安县重复,1914年改名,因地处洮儿河沿岸,为祈

  • 莱阴山

    即莱山。在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二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