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土桥镇

土桥镇

①北宋置,属上元县。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土桥镇。

②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土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土桥镇“有城,当古公原之冲”。


(1)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偏南。面积246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屯,人口1680。因有一土木结构桥而名。1948年为土桥区,1956年改乡,1959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4年置镇。2001年十四户乡并入。主产玉米、大豆、高粱。有农机修配等厂。榆山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部、句容河西北岸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,人口 3200。三国时以村北有桥面覆土的石桥而得名。宋称镇。1912年分属江宁、句容二县,1949年属江宁县,为土桥镇。1957年合永平、滨淮、周子、西城四乡置土桥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家禽、淡水鱼、蚕茧、茶叶等。有服装、机械、化工等厂和桥梁建筑业。104国道经此。(3)在安徽省无为县西南部、长江西岸。面积61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,人口 3000。处江岸港埠间,居民多垒土桥通行,故名。1949年设土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乡,1984年改置镇。1992年民权乡一部分并入。主产稻、油菜籽。有铜棒、大理石、轧花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无铜公路经此。为沿江内河航运重要码头,与铜陵市之间有渡口。(4)在湖南省汝城县中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圩,人口2870。镇以驻地名,因集镇北昔有土桥,故名。1950年属汝城县第一区,1956年为土桥乡。1958年属附城公社,1961年为土桥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凉薯、奈李和反季节蔬菜。渔业、养猪业发达。有煤矿和躺椅、草席、水泥、鞭炮等厂。设有圩场,为县第二大集贸市场。汝崇公路经此。名胜有连珠岩。(5)在重庆市铜梁县西南部。面积52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旧市坝,人口940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建土桥场,因场中心有一土桥得名。1919年置土桥乡,1958年改建上游公社。1961年撤上游公社,分建土桥公社。1983年复乡。1993年土桥、新桥、玉峡三乡合置土桥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及蚕茧、柑橘等。有建材、天青石、采煤等厂。铜大公社经此。1973年在此出土商代文物方鼎。(6)在四川省金堂县东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沟,人口 2000。以驻地得名。镇区于清雍正初年所兴,是金堂、中江、乐至、简阳四县(市)交界地。1949年为土桥乡,1952年析置楠木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。1983年楠木乡改名为金乐乡,1990年土桥乡、金乐二乡合置土桥镇。盛产柑橘、苹果、棉花。有轧花、榨油等厂。简土、金乐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五省会馆、禹王宫、南华宫等。(7)在陕西省旬邑县南部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沟村,人口2510。因镇东土桥得名。清初已为镇。1950年设土桥区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烤烟、苹果、甜菜。是县东南部及淳化、彬县、旬邑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。特产小茴香。三旬公路经此。(8)在甘肃省临夏县东北部。面积6.6平方千米。人口6750。镇人民政府驻土桥村,人口1280。以村内有土桥得名。1996年土桥村与桥寺乡的侯段村、山角乡的尹王村合并设土桥乡,199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。牧业以养牛、羊为主。为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。临永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邯水

   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其东为东邯水,俱自北而南,流入黄河。《后汉书·马武传》:“永平初,马武击西羌,追击到东、西邯,大破之。”又《西羌传》载:永元中,“侯霸复上复东、西邯屯田五部”。古水名。在今青

  • 下渣坝洼业石

   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下扎坝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下渣坝洼业石土百户。

  • 六同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十年(544)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僰道县(今四川宜宾市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79戎州:“以六合所同为郡之名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、高县等市县地。北周治所在南广县(今宜宾

  • 柏梁台 (臺)

    西汉元鼎二年 (前115) 建。在长安城中北关内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卢家口村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载: “元鼎二年春,起柏梁台。”《三辅黄图》 卷5引 《三辅故事》 云: “以香柏为梁也。武帝尝

  • 平地松林

    古称松漠。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与河北围场县境之大兴安岭南段地区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上京道有平地松林。同书《太宗纪》:天显元年(926),“幸平地松林,观潢水(今西拉木伦河)源”。元白珽《续演雅》诗注:

  • 小程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程番蛮夷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程番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

  • 云黄山

    在今浙江义乌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榖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。”即此。

  • 短李亭

    又名四望亭。唐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。北宋苏轼有诗: “颓垣破础没柴荆,故老犹言短李亭。”又称四望亭。唐太和中建,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南。北宋苏轼诗:“颓垣破础没柴荆,故老犹言短李亭。”

  • 枫洋

    在今广东潮安县西北古巷镇南枫洋村。旧属海阳县,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四年 (1371) 移治今潮州市南园头村。嘉靖末废。

  • 南董镇

    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南董镇。清康熙 《藁城县志》 图: 西有南董村。在河北省藁城市中部,南临滹沱河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董,人口 3200。元初中书丞相董文炳故里,因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