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利县
①隋大业初于大利城置,为定襄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隋末废。
②亦作大利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北。六年(623)废入严道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筑大利城,以处突厥启民可汗部落。大业初置县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。为定襄郡治。隋末废。
①隋大业初于大利城置,为定襄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隋末废。
②亦作大利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北。六年(623)废入严道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筑大利城,以处突厥启民可汗部落。大业初置县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。为定襄郡治。隋末废。
①商、周地名。春秋为晋邑。即今河南获嘉县。《左传》:文公五年(前622),“晋阳处父聘于卫,反过宁”。杜注:“宁,晋邑,汲郡修武县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3:周武王伐纣,“勒兵于宁”, 因名修武。秦置修武
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8昌平州: 高崖口 “五十五里狼儿峪”。
西汉本始二年(前71)改扶阳县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南六十五里。东汉改为扶阳县。
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奇村与辛村之间。北魏时,为肆卢县治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肆州秀容郡:“肆卢县治新会城。”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秀容郡肆卢县治新会城,即此。
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侨置,属南汉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。南齐废。
①又名白水山。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。《新唐书·高丽传》: 唐咸亨二年 (671),高丽酋长钳牟岑叛,诏高侃、李谨行讨之,“破叛兵于安市,又败之泉山”。即此。②一名大罗山。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约三十里瓯江南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密云县: 道人溪 “在县东北石盘峪。《志》 云: 源发龙门,流经县界,入于潮河”。
即今江苏赣榆县南范口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海” 条下载,县东南 “范家” 为州境海口之一。
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斜塘 “在府西二十里。大泖东出为黄桥门水,又东为斜塘水,波流湍悍。东汇为横潦泾,即黄浦上流也”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部、斜塘河两
西汉改爰戚县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西南。高帝六年 (前201) 封功臣赵成为爰戚侯。东汉废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,封赵成为爰戚侯,改爰戚县为爰戚侯国,治今山东省嘉祥县西南。历属山阳国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