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景山

大景山

即大丙山。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蜀河镇

    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为淯阳郡治。北周后历为长冈郡、黄土县、淯阳县治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偏北。面积1.5平方千米。人口3440。镇人民政府驻火神庙,人口3530(其中回

  • 金石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五里金石乡。正统三年 (1438) 改属贵州宣慰司。万历间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亦称金石番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

  • 末柸城

    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6清河县:“故末柸城,在县东北五十里。《十六国春秋》曰:‘鲜卑段末柸自称辽西公,于此筑城,与石勒相持。’因为名。”

  • 石溜山

    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元氏县:石溜山“在县西北二十五里,岩石环列,旁有长溪回绕,下注深壑,可以引溉”。

  • 东津浮桥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东津浮桥“在城东景阳门外。永乐八年,因旧址重建,用舟三十,联维以铁索。成化以后,修废不一”。

  • 渌水

    ①湘江支流。源出今江西萍乡市境,经湖南醴陵市,于株洲县渌口镇入湘江。《水经·漉水注》:“ (醴陵) 县南临渌水,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。余谓漉、渌声相近,后人藉便以渌为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醴陵县:

  • 普日思摩甸长官司

    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
  • 时礼山

   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仕礼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8雷州:时礼山“在海康县东南八十里。四望之最高者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时礼山,“《旧志》谓之时礼岭。周五里。岩穴深邃。上有泉,岁旱祷雨于此”。

  • 宝源山

   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

  • 高阳里

    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。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 南阳府二》: 高阳废县,“ 《旧志》,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,盖犹以故县得名”。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。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 荀淑 “有子八人: 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