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桥镇

大桥镇

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江都县:“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。”

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海门厅》:通济桥“在大桥镇”。

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大桥镇“在弋阳县西北一百余里。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移县丞驻此”。

④即今湖南蓝山县南五十里大桥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江苏省江都市南部,白塔河、红旗河两岸。面积72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 5200。原名白沙,清康熙年间在带水上造永济桥,又名带桥,后改名大桥。建国初设大桥镇,1958年改公社,1962年析出复为镇,1973年又与杨墅公社合并改建大桥公社,1983年复置镇。2000年中闸、昌松二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薯。有生化、印染助剂、皮革、文化用品等厂。宁通、江口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大丰市东南部。面积101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 3300。相传清顺治年间何垛场灶民迁此,居川岸河两岸,初名川家岸。后以村内有大木桥,故名大桥,又名大桥口。1929年为川岸乡,后改川港区。1949年为大桥镇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方向公社,1983年复置大桥乡,1986年复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大豆、薄荷、蚕茧。有农机、建材、针织、自行车零件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黄海、沈大、盈桥公路经此。(3)在浙江省奉化市中部偏北、县江两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8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5.2万。唐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置奉化县,为县治。北宋乾德二年(964年)在此县江上建惠政大桥,简名大桥。镇以桥名。1919年置大桥镇,1939年分为大桥、奉中镇,1951年合称城关镇。1956年又分为大桥、奉中镇,1958年改公社,1980年复置城关镇,1981年更名为大桥镇。1988年起为奉化市治。产稻、小麦、芋艿、水蜜桃。有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服装、陶瓷、酿造、印刷等工业。商业繁华。甬临公路贯境。镇西锦屏山,辟为中山公园,有孙中山纪念堂、周淡游墓等。南有奉化山,顶有唐代建的瑞峰塔。(4)在浙江省江山市西北部,西邻江西省。面积80.6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2300。以地有拱形石桥得名。1950年设大桥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油菜籽、生猪、板栗、毛竹、蚕茧。有水泥厂、铝土矿等。边贸活跃,尤以仔猪交易著称。为种猪“江山乌”主要产地。有公路通市区。(5)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北部、长江东岸。面积61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 2000。1956年设大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6年置镇。主产稻、油菜籽,兼水产养殖。有砖瓦、绣花、榨油、复合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。镇区沿扁担河两岸分布。为芜湖、马鞍山两市间农副产品集散市场。宁芜铁路、慈张公路经此。(6)在福建省古田县中部、古田水库东端。面积202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4450。因桥得名。1958年设大桥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为县农副产品重要产地,银耳和蘑菇的生产基地。有采钨、食品、机械、造纸、瓷器等厂。为侨乡。商业繁荣,饮食、服务业发达。福分(福鼎)、安嵩、下甘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代古刹临水宫。(7)在江西省修水县西南部、渎水河畔。面积125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朱溪厂,人口3000。以原大桥乡名为镇名。1949年属大桥等乡。1958年设大桥公社,1960年改名朱溪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置朱溪镇。1995年沙湾乡并入,改名大桥镇。产稻、甘薯、大豆、绿豆、油茶、茶叶等。有水电站、金矿及铸造等厂。柯龙公路经此。(8)在江西省信丰县东北部。面积91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下,人口3200。以境内大桥圩为名。1961年由古陂公社分设大桥公社,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大豆、甘薯等。有煤矿及火力发电、水泥、化工、石灰等厂。寻信公路经此。(9)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部、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北侧。面积111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店,人口7000。因距黄河公路大桥较近,故名。1949年为历城县九区。1958年改大吴公社,1984年改大王乡,1995年改大桥镇。2000年由历城区划入天桥区,2001年靳家乡并入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稻、棉花和瓜果蔬菜。有棉纺、综合加工、橡胶塑料制品、面粉加工等厂。京沪铁路和308、104、220国道在济南黄河大桥头北侧会合。(10)在山东省东阿县东部偏南。面积4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于窝村,人口 2100。镇以临近平阴黄河大桥命名。解放前后,镇境先后属于冀鲁豫边区阿东办事处、平阿县二区、平阴县二区、东阿县四区、铜城区。1952年一部分属牛角店区,一部分归陈集区和铜城区。1958年北部归陈集公社,南部归铜城公社;茌东合县时,曾一度划归茌平县。1963年归陈集区,1971年改部口公社。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,驻地迁于窝,改称大桥公社。1984年建大桥乡,1986年改镇。黄河沿镇境而下,郭口干渠、巴公一干渠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谷子、蚕茧、苹果、滑柳。畜牧业以家庭养牛、猪、羊、鸡、鸭等为主。有棉纺、建材、造纸、农修、塑料等厂。有黄河大桥、郭口大闸等水利设施。泰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古滑古镇遗址。(11)在广东省仁化县东南部、浈江下游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街,人口830。因境内有大桥村,村旁浈江小支流上,昔有石砌拱桥,故名。镇因村名。1949年属周田区,1958年析置长坝公社。1979年改名大桥公社,1983年设区,1986年建镇。属丘陵性浈江谷地。主产稻,并产花生、甘蔗、红瓜子和油茶。有采煤、建筑、农机、木器等厂矿。323国道经此。(12)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部偏西、杨溪河上游。面积250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街,人口830。原名石窖水。明正德年间建有石拱桥,名通济桥,又称大桥。镇以桥名。1949年属乳源县三区。1957年分设均武、清源、西山三乡,1958年合设大山公社。1963年改称大桥公社,1977年析出大坪、红云公社。1983年设大桥区,1986年建镇。主产稻、玉米,并产甘薯、花生。有锡、钨矿。广东省乳阳林业局设此。有采煤、水电、精干麻、家具制作等厂矿。有窄轨铁路连接京广铁路。乳坪公路经此。(1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部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圩,人口1050。因有三座大石桥得名。1950年为宾阳县二区。1958年设大桥公社,1962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1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烟叶、蔬菜等。有制糖、拉丝、钢铸、榨油、卫生纸等厂。324国道及邕梧公路经此,并有公路通疗平农场。(14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中部、九洲江西岸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街,人口 1000。因处九洲江畔,形似竹排,遇洪水三面环水,远看宛如一座大桥,故名。1950年为陆川县五区。1958年设大桥公社,1962年改区,1966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薯类、烟叶、柑橙、茶叶、香茅、油茶、荔枝、龙眼等。土产淮山药。有竹木器加工、红砖、食品加工等厂。有公路通陆川、乌石、横山等地。黎湛铁路、宾盘公路经此。东南有横跨九洲江的公路桥和拦河坝水电站。(15)在重庆江津市中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 1.8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场,人口 7160。以当地有大桥得名。场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。1949年前属八改乡,后改称大桥乡。1950年仍为大桥乡。1958年为李市公社大桥管理区,1961年设大桥公社,1984年复称大桥乡。2001年置大桥镇。产稻、柑橘、茶叶等。有建材、食品加工等厂和水电站。有公路接津白和渝东公路。(16)在四川省南部县西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1060。因有巨石天然成桥,故名。镇区为唐新井县治所,北宋陈尧叟、陈尧佐、陈尧咨“三陈”故里。1949年设大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石泉乡并入。1994年石泉乡划出。产棉花、蚕茧、油菜籽。有农机、酿酒、榨油、轧花、服装等厂。有公路南接唐巴公路。有金鱼桥等古迹。(17)在四川省平武县西部。面积385平方千米。人口9000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 2000。昔因此地溪上曾建有一铁索桥而得名。1950年设大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大桥、旧堡、新乾三乡合并置大桥镇。产茶叶、蜂蜜、大豆、中药材、皮张、核桃。有铁木器加工厂。为农副产品交易地。龙大、大旧、大水公路贯境。(18)在四川省冕宁县北部。面积88平方千米。人口8000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桥,人口2100。地以桥名。清咸丰时建场。1951年设大桥乡,197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、马铃薯、油菜籽。盛产花椒、核桃、柿子、兽皮等。为县北山区牛羊皮张、花椒等土特产品集散地。有小水电厂、农机修理站等。有公路北接川云公路西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罩雾

   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南雾峰乡。原为高山族阿罩雾社。日本占领初期设雾峰区,1920年改设雾峰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雾峰乡。

  • 克典巴土司

    即典巴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境。后并入安冲土司。

  • 湟源县

    1913年改丹噶尔厅置,后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青海湟源县。因地处湟水之源,故名。1928年属青海省。在青海省东部、湟水上游、日月山东麓。属西宁市。面积1600平方千米。人口13.4万。辖2镇、2乡。

  • ①即厉。西周国名。姜姓。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楚屈瑕伐罗,“楚子使赖人追之”。杜注: “赖国,在弋阳随县。”又,昭公四年 (前538),楚子 “遂以诸侯灭赖”。《公

  • 查灵海

   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部之扎陵湖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 查灵海 “在黄河源鄂敦他拉之东,广二百余里。东西长,南北狭,黄河亘其中而流,湖水色白而形长”。

  • 钟 (鍾) 桥镇

    即今安徽郎溪县东北钟桥乡,道通江苏溧阳县。明嘉靖 《建平县志》 卷1: 钟桥街 “在县北一十里”。又载: 钟桥 “在县北十里。宋宝庆元年,和县张一壁建”。

  • 红泉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》诗曰:“铜陵映碧润,石磴泻红泉。”张铣注:红泉“谓自砂中流出,故其色红”。又灵运《山居赋》云,“泛丹砂于红泉”。

  • 朱龙河

    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南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朱龙河“源自开州澶渊陂分流,过清丰县界,入县境。至赵家庄, 曲折南回,复入开州界,注黑龙潭。今涸”。

  • 清水驿

    ①明置,属北胜州。在今云南永胜县南清水。②明置,即今甘肃榆中县东三十里清水驿乡。

  • 安河镇

    北宋置,属临淮县。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安河入洪泽湖之口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安河入洪泽湖口处。北宋属盱眙县。(2)今镇名。在陕西省延长县东北部、安河上游东侧。面积225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