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湾墟
①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大湾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英德县西北有大湾墟。有把总驻防。
②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湾镇,在南江东岸,南接罗定市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西宁县东南有大湾墟。
③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郁江南岸大湾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西南有大湾墟。
④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大湾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来宾县图:东北有大湾墟。
①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大湾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英德县西北有大湾墟。有把总驻防。
②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湾镇,在南江东岸,南接罗定市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西宁县东南有大湾墟。
③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郁江南岸大湾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西南有大湾墟。
④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大湾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来宾县图:东北有大湾墟。
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融县: 板江村 “在县西。成化中,怀远贼侵融县板江村据之,即此”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)置仁地万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仁德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仁德府:“至四世孙,因其祖名新丁, 以为部号,语讹为仁地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雷州路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海康县 (今广东雷州市)。次年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,九年 (1376) 属广东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、湛江、遂溪、徐闻等市县地。清属广东省
(藏zàng) 简称藏。在中国西南边疆、青藏高原西部,南邻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、缅甸等国。面积122.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259.2万。辖拉萨市(地级)和日喀则市(县级)以及那曲、昌都、山南
又作实尔固辰卫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以北之地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十二月置,治所今址不详,辖区约今俄罗斯乌苏里江右侧华夫列斯克以
南宋嘉定元年 (1208) 改天水县置,治所在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西南)。九年 (1216) 与县同移治今天水市西南天水镇。元初废。
在今江苏常熟市北五十里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晋陵郡:“南沙令,本吴县司盐都尉署。吴时名沙中。吴平后,立暨阳县割属之。晋成帝咸康七年,罢盐署,立以为南沙县。”
明成化四年(1468)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卫“江门堡”条内:“三层堡在卫西北百六十里。……分拨卫兵戍守。”后废。
①明置,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五十四里山口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汤溪县:山口寨在“县(治今汤溪镇)南十里……正统十三年筑,以御括寇”。②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儋州:“山口寨在州(治
又名莫釐山。俗称东山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。原系太湖中小岛,元、明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阖闾 “旦食于纽山,昼游于胥母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长洲县: 莫釐山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