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茂山
即恒山。又名神尖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24:“北岳常岭(恒山),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。半属契丹,以大茂山分脊为界,岳祠旧在山下。”即此。
即恒山。又名神尖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24:“北岳常岭(恒山),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。半属契丹,以大茂山分脊为界,岳祠旧在山下。”即此。
亦作天林庄。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天林乡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天宁庄“小镇。城南二十五里由县往府之路”。
即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。1934年为中央根据地登贤县驻地。
①又作阿。战国燕邑,后入赵。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成侯十九年(前356),“与燕会阿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故葛城,一名依城,又名西阿城。” 孝成王十九年 (前247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木稀山上。
①北魏太和中置谷阳镇,即今安徽固镇县。后以音近演为固镇。明、清置固镇巡司。②即今甘肃徽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四年 (914) 十一月,“癸未,蜀兴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挥使王宗铎攻岐、阶州及固镇
北宋崇宁二年(1103)升进贤镇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进贤县。南宋属隆兴府。元属龙兴路。明属南昌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中北部。属南昌市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。人口
亦作大芽圩、大衙圩。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大衙圩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大牙圩“在县(治今电城镇)西五十里”。
①北周置,属翼州。治所在龙求县 (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中部地区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②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置,为施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隋开皇初
①一作凤鸣山。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远安县: 凤鸣山 “在县西十里。峰峦秀丽,甲于群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鸣凤山“峰峦耸秀,为县之镇。上有泉甚清凛,山半有石如龟蛇状。相传宋宝
元至正十八年 (1358) 朱元璋改宜兴州置,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寻复为宜兴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