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阳

大阳

即上阳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陕县:“北虢在大阳。”


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因处大河之阳,故名。晋败茅戎于大阳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水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宜州置,治所在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市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宜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宜州改置,治龙水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

  • 改金噶珊

    亦作街基、街津屯。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赫哲族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“改金”。即此。为赫哲人居住地。

  • 二里头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该地发现夏、商大型文化遗址。

  • 杨林泽

    即嘉利泽。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嘉利泽“即杨林泽也。或谓之杨林海子”。

  • 罗和县

    唐置,为羁縻西原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黑水河西岸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黑水河西岸。属西原州。宋废。

  • 咸熙馆

    亦作咸宁馆。辽置,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引薛映记: “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咸宁馆,三十里度潢水石桥。” 北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会星馆 “至咸熙帐。咸熙毡帐东距会星馆七十里稍南。

  • 廮遥县

    北魏永安二年 (529) 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为廮陶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分廮陶县置,治今河北省宁晋县。为巨鹿郡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又改名廮

  • 诸鱼溪

    即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七十里朱红溪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沅水又东,与诸鱼溪水合。水北出诸鱼山。” 故名。

  • 至和塘

    又名昆山塘。古娄江于8世纪后逐渐湮废。北宋至和二年(1055)重加疏浚,更名至和塘。在今江苏苏州市区和吴县、昆山市境内之娄江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10:“至和塘一名昆山塘,成于宋至和间,故名。”又称昆山

  • 西夏碑

   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