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山堡
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山丹卫“永兴堡”条下: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山丹卫“永兴堡”条下: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①北宋初置,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马岭关“在婺源县东北屏障山。两山对峙, 当休、婺二县界。宋初置关”。②明置,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南四十五里马羚关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原府太谷县:
即扶莱县。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禺州:“扶桑,武德四年置。”桑为莱之误。
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4: “墟市” 有棠下墟。
在今广东顺德市北陈村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 都宁巡司 “在顺德县北四十里都占堡。明洪武三年置,初治西淋堡,后移此”。
即今山东莱西市东北三十六里河头店镇。旧属莱阳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莱阳县西北有河头店。
在今江苏如东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如皋县: 掘港 “在县东百三十里。西通运盐河,东抵海。有掘港营堡,并置巡司于此”。
又名巴山。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 110抚州崇仁县: 临川山 “在崇仁县南六十一里。旧名巴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”。
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北牤牛河。大凌河支流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临渝县: “有侯水,北入渝。”
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龙溪镇。民国《余庆县志》卷1:龙溪场“距城西五十里”。1932年置镇。1958年废。1984年复置龙溪镇。
地区名。从南北朝至唐代,爨部有东西爨之分。依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,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、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。古地区名。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,即指东西二爨。唐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