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义镇
1946年置,属宁城县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。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“天义号”而命名。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、东小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1910年以商号天义命名。1948年建镇。1949年起为宁城县治。1958年改公社,1963年复镇。1965年并入天义公社,1976年析设天义镇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大豆等。有化肥、制糖、玻璃、大理石加工等厂。叶赤铁路、平宁公路经此。经念地有高林烈士墓。
1946年置,属宁城县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。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“天义号”而命名。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、东小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1910年以商号天义命名。1948年建镇。1949年起为宁城县治。1958年改公社,1963年复镇。1965年并入天义公社,1976年析设天义镇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大豆等。有化肥、制糖、玻璃、大理石加工等厂。叶赤铁路、平宁公路经此。经念地有高林烈士墓。
一作佛阿喇城,又称费阿拉。即老城。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五年(1587)建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老城南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老城“在城南八里。周一十里六十步,门四。城内西有小城,周二里一百二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廌山 “蜿蜒逶迤,如琢如削。宋游酢读书于此”。学者称酢为 “廌山先生”。
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三河县:灵山“在县北十五里。三面出泉。《名胜记》所谓北倚灵山者也”。②在今河北曲阳县北四十里。为恒山余脉,与恒山并列于县北,山下有灵山镇。③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
约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三过山“在慈溪县南。山势孤峻,临于江滨,潮水萦回,舟人理棹,虽一过犹三过焉”。
清嘉庆十二年(1807)置,属理塘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白玉县东南纳塔乡。一说在今新龙县西南弓龚纳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,属登科府。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六十五里楠木铺乡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
宋大理置,治所在成纪镇 (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盐源、盐边两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施州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永胜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永胜、华坪、维西、贡山等
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将乐县: “萧子开 《建安记》 云,越王猎于将乐野宫高平苑,为越王校猎之所,大夫将军校猎谓之大夫校,兵士校猎谓之子校,故将乐有大夫校、子校二村。后汉此
即今广东花都市 (新华镇) 西南炭步镇。清设水西巡司于此。